美国,一向被中国官媒塑造成“头号敌人”,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霸权主义穷凶极恶、资本主义日薄西山——简直像张永不褪色的反派剧照,贴在每一则国际新闻的背景板上。从小学课本到央视国际频道,从战狼发言人到爱国博主的直播间,大家都齐刷刷地表态:“打倒美国霸权!”“美国正在崩溃的边缘!”“美国老百姓活得水深火热!”总之,宣传调门拉满,气势汹汹,一副“美国要完蛋了”的架势。
有趣的是,另一边却是不断地提醒——“哎呀,这么下去你们不行的呀!”“美国政府,你这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你快悬崖勒马吧!”
什么情况?不是敌人吗?敌人犯蠢自残,不正合你意?怎么突然急得像隔壁老王家儿子跳井,你比他爸还先哭起来了?这背后,正隐藏着中国对美国那种既爱又恨、既咒骂又担忧的微妙情绪,堪称“国际舆论界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说,“嘴上打死你,心里却疼你”。
美国加征关税,中国舆论反应的第一步,不是自豪地宣布“敌人终于自筑牢笼”,而是立刻跳出来像关心家人一样大喊:“你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比如,“对等关税”这件事,中国的评论风格大概是这样的: “美国消费者将深受其害,美国企业也会被拖入泥潭。” “美国若执意走对抗路线,终将自食其果!” “这项政策是对美国自身经济的严重伤害!” “我们奉劝美方立即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再看看另一经典说法:“美国正在走下坡路。”这句说了几十年,每年都有人预测“美国完了”,可美国不但没完,还越来越像个久病成神的老流氓,挥着胳膊照样在世界各地指手画脚。每当美国出点小状况,比如银行破产、通货膨胀、政府停摆,中国媒体就像提前写好悼词一样,立刻端出来一堆“美式制度失败论”“自由民主崩塌说”。
但没几天,美国一旦恢复元气,中国媒体又开始“关心”:“川普政府又乱搞经济政策了,这对美国自身发展极为不利!”“美联储加息会伤害美国本土制造业!”“美国若一意孤行,势将引火烧身!”你这不是黑粉,而是舔黑粉吧?怎么连美国财政政策都会让你夜不能寐,像是你儿子要创业借高利贷一样担心?这种“恨其不争、爱其太深”的舆论情绪,连狗血韩剧编剧都写不出来。
我们再来认真审视那句中国媒体最常挂嘴边的劝诫:“悬崖勒马!”悬崖勒马,听起来多有文化、多体贴、多善良。但问题是,你不是一直恨不得美国“万劫不复”吗?你不是说美国已经“无可救药”吗?现在它要往悬崖跳,你怎么还追着劝?这就好比你对隔壁小区的狗天天吐槽:“它又脏又吵又疯,天天咬人!”结果有一天这狗听到你的话后恍然大悟,准备从天台跳下去,你慌忙冲上去大喊:“汪汪!千万别跳!”这合理吗?
讽刺的是,如果美国真的“崴脚”或“跳崖”了,比如突然大幅度削减对华贸易、关闭在华企业,中国恐怕比美国还要先疼起来。毕竟出口少了、外资跑了、产业链断了,率先喊痛的,可能不是美国大爷,而是中国工厂老板。所以,“美国千万别跳崖”,表面上是高姿态的劝诫,骨子里却是怕它真把中国的市场、资本和技术一起带走——美国不“健康长寿”,中国也要失眠。
如果中国真的把美国当作敌人,那当它“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跳下悬崖”时,最理性的态度应该是:微笑挥手,顺便递上一块更大的石头,或者助它一臂之力,让它早日了断。可现实却恰恰相反——嘴上说:“美帝自取灭亡!”转头却拼命劝它“别受伤”“别作死”。这哪里是仇人?分明是一个纠缠几十年的爱人,互相咬着、怨着,却谁也离不开谁。中美之间,不是“斗争”,是“关系复杂”。
当中国一边骂美国“霸权”“衰落”,一边又心急火燎地劝它“悬崖勒马”,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政治立场的问题,而是一种文化心理症结的体现——对抗中的依赖,蔑视中的崇拜,嘴上的批判掩盖不了经济上的仰赖。 别再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说到底,中国比美国还怕那只脚真的砸跛了。
祝愿美国的脚永远健康,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安心地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