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
昨天狗妹推荐一部电影,我晚上看完了。
整部电影,两个多小时,就是在做饭、吃饭、说饭。而且是大餐料理。
很多肉、很多奶油。高蛋白高脂肪。蔬菜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多。唯一的补救是吃得少。黑松露填鸡,只取胸脯一小块。奶油焗多宝鱼,也只取无刺的鱼排一小块。
用各种鸡、鱼吊高汤,汤渣当然丢掉。
最后回请某某王子的菜,用pot-au-feu。这是很大胆的。因为pot-au-feu就是蔬菜炖牛肉汤,农家菜,普通人餐桌上的菜,上不了大雅之堂。用这个朴素的家常菜来为一系列的高级料理画上句号,大概是想表现“大道至简”。
我是想说,之前的各种料理,实际上是很浪费的,只能出现在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厨房里。也许只能出现在电影里。同样是法餐,莫泊桑笔下的农民绝不会这么吃。否则一顿穷三年。
从而想起一个中文故事,异曲同工:
有个太守,为官清廉,伙食不好。想起以前在某地吃过一个京城厨娘做的饭很可口,于是托人从京城聘一位厨娘来。
厨娘到之前送了亲笔信,要求用四轿接取,言辞非常得体文雅。到了以后,二十来岁,言行端庄,总之就不是一个粗胖庸俗的普通煮饭婆的样子。太守喜出望外。
然后就请客,要试身手了。厨娘要求太守给菜单,来决定采买的单子,太守写的单子里有一道菜“羊头签”,厨娘拟出每份要十个羊头,五盘葱姜蒜,光这个菜就用料五十斤。太守觉得不可思议,又怕显得抠门,只好先啥也不说,下令照办。
做饭那天,厨娘把自己的行李打开,锅碗瓢盆都自带,不是金就是银。葱韭菜啥的一直剥到最里面一根黄嫩芯,外面叶子全部不要。羊头只剔脸肉,其余丢掉。家人觉得可惜,捡起来想做别的用,厨娘鄙夷地说:你们真是狗啊。
做出菜来,那是绝对好吃,客人们都惊艳。吃完饭厨娘来讨赏钱,掏出一张以前大户人家宴会的赏钱单子说:照这个就行了。太守一看,赏钱“或至三二百千”,实在没办法,只好勉力给了。私下感叹:我们力量有限,这样的厨娘不能常用。
过了俩月,找了个借口,把厨娘退了。
这个高级厨娘,倒是适合去昨天电影里的厨房里演练一下,跟法国厨娘对着砸:你出银刀叉,我出金碗盆;你出一片松露鸡胸,我出几丝葱韭羊头。边角料统统丢出去,谁捡谁是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