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逼迫孩子们用一种工作来定义自己。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事梦想中的职业,更别提获得工作满足感了。孩子们的志向应当不局限于工作,而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南加大致力于招收不同背景的学生,在种族和社会经济构成多样性方面卓有成效。但金钱与地位仍是这座校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贫富差距的鸿沟决定了学生校园体验的不同。
有些涉案家庭的孩子对上名牌大学根本没什么兴趣。相比孩子,精英大学的品牌对家长也许更有价值。他们伪造了育儿成就,在子女身上花钱是为了衬得起他们的富有身份。
亚洲文化对教育的重视意味着财务和时间上的更大投入。哈佛歧视亚裔案和大学招生丑闻令我这样的家庭产生了特别的共鸣,因为我们的父母为孩子的机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一场大规模高校招生舞弊案震惊全美。多年来,从利用时差作弊、用铅笔传递编码答案,到花钱请人代考,甚至试题失窃、答案登上报纸头版,同类案件屡见不鲜。
包括好莱坞明星和商界领袖在内,数十名富人家长被控涉嫌行贿“购买”耶鲁、斯坦福等名校入学资格。他们通过中间人行贿,使孩子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大学。
杜克大学助理教授梅根·尼利在邮件中警告中国留学生在校园内不要说中文,并暗指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就业和推荐机会,引发种族歧视争议。尼利已辞去项目主管职位。
研究表明,男生成绩落后于女生受学校环境和同伴影响。与白人学生相比,亚裔成绩差异到青春期才会出现。教师对孩子的期望、社会环境对男子气概的定义也是重要因素。
抗议旨在谴责当局对参加工人运动的学生的压制,据称抗议迅速被校方制止。这些信奉共产主义学生的行动将政府置于尴尬境地,此次抗议也是对当局的罕见谴责。
一家致力于将男孩培养成“男子汉”的培训机构引发了何为男子汉的讨论。中国对强壮男性的关注已抵达政治层面,对军队战斗力的担忧和对传统性别角色的信奉激发了这场辩论。
哈佛被控歧视亚裔申请人一案的审判过程让人们得以窥见该校的秘密录取流程。我们了解到,运动员、毕业生子女、来自“匮乏乡村”的学生等申请者在录取过程中最具优势。
至少12位活动人士失踪,朋友说他们在遭到殴打后被带走。共产党长期以来自诩为工人权利的护卫者,但目前似乎正努力消除遍布中国校园的工人权利运动。
为了进入注重学生群体多样性的美国精英学府,中国留学生之间的竞争趋近白热化。不管哈佛招生案如何判决,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会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都是很大的挑战。
一个5岁男孩为申请上海一所私立小学,写了一份长达15页的简历。此事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关于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资源分配以及家长的焦虑感等方面的讨论。
对许多今年的新生来说,哈佛被诉招生歧视案从头到尾都与自己直接相关。5个种族和背景完全不同的新生坐在一起,回顾了自己的录取过程和迄今为止在哈佛的感受。
澳大利亚一份报告称,中国军方正通过扩大与西方大学的合作来推进军事现代化。报告还指出,中方有时会隐瞒其科学家与军方的联系,警示西方国家保持谨慎。
康奈尔大学因人大惩罚学生活动人士而暂停与该校的合作,称人大的行为等同于“严重侵犯学术自由”。康奈尔的决定是对中国日益严格的人权限制的罕见谴责。
本案揭开了哈佛招生过程的面纱,成绩、意向专业、个性评分、族裔都是录取考虑的因素。披露的材料和庭审聚焦于一个问题:无意识的偏见是否影响了招生程序?
哈佛大学被诉招生歧视亚裔申请人一案本周在波士顿开庭受审,这起诉讼可能会对大学挑选入学新生的方式产生广泛影响。本文陈述了本案的基本事实,以及所涉及的利害关系。
天津大学多年来一直为送新生入学的家长提供“爱心帐篷”,帮助无力承担住宿费用的家长照顾孩子。这一现象现在已传到中国多所大学,引发了关于独生子女独立性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