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移动应用 • Apps

观点与评论

  • 专栏作者

    中国经济遇到了大麻烦

    习近平领导不力是原因之一,但即使他是更好的领导人,中国也会陷入困境。中国的经济模式正变得不可持续,而这可能最终会危及所有人。

  • 专栏作家

    朝鲜真的要发动战争了吗

    两位极为可信的资深专家担心朝鲜可能准备对韩国乃至日本和关岛发动突然袭击。虽然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做好万全准备才是明智之举。

  • 观点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正在变小

    台湾大选结果表明,台湾人已决意维持自治,他们正在越来越疏远中国,不会自愿与之统一。台美领导人应正视中国的威胁,积极展开行动。

  • 大选结束了,台湾的未来仍没有定数

    台湾内部的分歧十分严重,没有哪个政党能获得决定性权威,解决内部问题的共识很难达成。如何处理与中美的关系更是对新总统的一大考验。

  • 专栏作者

    当台湾的民主选举成为北京的威胁

    北京为操纵台湾选举而采取的行动体现了这场选举对它的重要性。但同样恰恰是在这个选举周,台湾的年轻民主能让我们对中国保持乐观。

  • 观点

    当新闻中的恐怖画面让我们感到“共情痛苦”

    “共情痛苦”指的是为他人感到痛苦,却又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心理学家表示,在可怕的事情发生后,用同情而非共情作为回应或许更有帮助。

  • 观点

    如何阻止中俄利用美国高科技设备加强国防战力

    为阻止中俄利用美国设备加强国防,美国制定了严格规定,但在执行上漏洞百出。政府需要加大力度,以保证这些关键设备不会落入中俄手中。

  • 转折点

    展望2024:那些可能改变世界的事件

    从撼动世界局势的大选到全球性的纪念活动,2024年将发生许多关键性事件,民主制度面临考验,世界在新一年里似乎将面临更多动荡。

  • 观点

    东京审判75年后,“二战”历史仍余音回荡

    直至今日,东京审判仍然在东亚各国引发爱国主义之争。它错失了正视亚洲战时记忆的一个重要机会,也是当前该地区混乱处境的前奏。

  • 转折点

    盘点2023年20件第一次发生的事

    中国跨境交易中人民币使用规模超美元;逾10%日本人口年龄超80岁;维珍银河完成太空载人旅行……这里是今年首次发生的20件大事。

  • 观点

    别再买那些“物美价廉”的羊绒衫了

    曾经昂贵的羊绒衫变得廉价易得,消费者似乎成了赢家。但过度放牧获得的廉价羊绒保温和耐用性大打折扣,我们还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 专栏作者

    美国对专制的纵容与渴望

    当人们对学校、大企业,以及新闻媒体等机构丧失信念,他们对民主本身也会失去信念。认可和纵容专制主义将令美国的民主命悬一线。

  • 观点

    美国“排华法案”会卷土重来吗

    对“黄祸”的恐惧曾推动西方针对华裔进行种族立法。如今,与《外国人土地法》相似的法律卷土重来,对中国的担忧是否会再次走向失控?

  • 观点

    基辛格对中国的认知是正确的,至今如是

    基辛格的对华策略是在其毕生学习中形成的。尽管人们对他的功过是非展开了激烈讨论,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他对中国的看法一直都是正确的。

  • 专栏作者

    韩国会消失吗?

    在困扰发达国家的人口衰减问题上,韩国面临的危机尤为突出。该国尖锐的性别矛盾、文化保守主义等问题对其他国家来说同样是一种警告。

  • 观点

    伪君子基辛格

    基辛格是史上权力最大的官僚之一。他在外交政策上投入于权力的行使,对被其抛弃的人类漠不关心。他所代表的伪善已让美国付出了代价。

  • 观点

    抵抗婚育,中国年轻女性对官方政策说不

    许多中国年轻女性正在推迟或回避结婚和生育,以此来挑战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通过这些选择,她们给中共带来了一个难以化解的难题。

  • 专栏作者

    人工智能将把我们带往天堂还是地狱

    山姆·奥尔特曼已经回归OpenAI,他能在科学家的探索欲望、资本家交付产品的欲望,以及行善者安全行事的欲望中取得平衡吗?

  • 观点

    “音乐外交”能让中美走得更近吗

    费城交响乐团再次访华,为中美提供了另一种交流的方式。交响乐团是社会和民主理想的缩影,我们的目标只能通过合作、聆听和对话来实现。

  • 观点

    致拜登和习近平:中美“离异”不是一个选项

    中国可能是美国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然而我们不应与其为敌,而应该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共同解决世界难题的强大合作伙伴的潜力。

点击下载iOS 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ndroid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