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B肝復發輪迴 肝炎專家高嘉宏籲:健保給付應更彈性

「目前B肝治療,只能壓制病毒複製,無法完全清除,所以停藥之前要跟醫師充分討論,並擬定停藥後的追蹤計畫。」2016年世界衛生大會(WHA)決議,要在2030年根除全世界慢性病毒性肝炎,世界衛生組織(WHO)也陸續發表策略白皮書跟B肝治療指引。今年,台灣根除C肝即將達標,相較之下,不少B肝病患因病毒特性、藥物健保給付條件等因素,陷入停藥、復發的「肝苦」輪迴。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呼籲,健保對於B肝用藥應有更多彈性,期待透過醫病共享決策,使病患不會因停藥而面臨復發困境。
B肝病毒侵入細胞核、嵌入染色體 很難徹底殲滅
高嘉宏分析,目前全台B肝患者人數,約占成年人口總數的9%,一直維持穩定狀態,B肝病毒與C肝病毒最大不同之處,在於B肝病毒會侵入人體肝臟細胞的細胞核,甚而嵌入染色體當中,不斷複製增生,而現有藥物無法進入細胞核,雖然可減少病毒量,卻無法真正消滅核心的「病毒製造總部」,一旦停藥,約有8成病患,體內病毒製造總部還是會持續產生病毒,當病毒量大幅增加,半年內部分患者的肝炎症狀就會捲土重來。
相較之下,C肝病毒生長於細胞質,病患使用二到三個月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即可根除體內C肝病毒,因此兩者的治療目標不盡相同。
專家期盼 健保用藥門檻逐步降低
談到目前健保在B肝治療的給付政策,高嘉宏分析,根據現行健保條件,B肝用藥有肝指數ALT、血清B肝病毒量多寡等條件限制,病患如果沒有肝硬化,B肝治療用藥給付時間為3年,之後若要持續用藥,就得自費。當用藥停止,約8成病患會再度復發,復發後,大約有一半的病人符合健保再次用藥條件。
當前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只要病患體內有一定數量的病毒存在,並合併肝功能異常,就能展開治療,但因治療花費龐大,在健保總額的框架下,健保用藥條件還是必須有所限制。不過,高嘉宏仍期待健保可以逐步降低病患用藥門檻,讓中、高風險病患有機會用藥,避免肝臟疾病進一步惡化,增加肝癌發生風險。若B肝病患也可像高血壓或糖尿病患一樣,有機會長期用藥,控制體內病毒量,便可有效降低未來肝硬化、肝癌等風險。
脂肪肝防治 也是一大重點
高嘉宏提醒,除了B肝、C肝威脅,在歐美,「代謝異常脂肪肝病」的盛行率已高於B肝、C肝。隨著B肝、C肝病患減少與飲食、生活型態改變,台灣也將步上歐美的趨勢,而脂肪肝的出現常合併糖尿病等代謝疾病,且代謝異常脂肪肝病一樣也會增加肝硬化、肝癌發生機率。因此,脂肪肝防治將是台灣未來肝病防治的一大重點,希望民眾在飲食、生活上做好體重管控,對於代謝異常,也要多留意、多控制,減少脂肪肝對健康的危害。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