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普丁?助極右?德國和平主義左右為難
2025年4月2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剛剛過去的周末,成千上萬的德國人走上街頭,參加了各地大約120場和平抗議活動。
這些遊行活動在科隆、慕尼黑、柏林、萊比錫、不來梅和斯圖加特等城市舉行。
德國的復活節和平遊行傳統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在80年代冷戰時期達最為盛行,每年都有數十萬人參與。
當前,德國民眾對戰爭與和平的看法相當複雜:據民意調查機構Forsa受RTL/ntv電視台委託進行的最新調查,儘管大多數德國人(54%)現在擔心德國可能被捲入烏克蘭戰爭,但只有六分之一的人做好為國家而戰的準備。
預期梅爾茨領導的德國新聯合政府將投入數十億歐元重新武裝德國,並計劃通過自願項目,在2031年之前將聯邦國防軍的新兵人數從目前的83000人增至203000人。
衝突只能以暴易暴嗎?
今年的復活節遊行形式多樣,120場抗議活動各自發布呼籲,提出不同訴求,關注世界各地的不同衝突。但負責協調這些活動的「德國和平運動網路」組織發言人克里斯蒂安‧戈拉(Kristian Golla)表示,有一些核心訴求是共通的:所有示威活動都反對「德國和歐洲過度的軍備建設」,呼籲通過更多外交努力來結束戰爭,「特別是烏克蘭和加薩的戰爭」;要求銷毀所有核武器,並反對在歐洲部署中程彈道導彈。
戈拉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 「我認為必須指出,除了不斷主張軍備重整,其實還有其他選項。政客們所提供的方案,並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俄羅斯真的會在佔領烏克蘭後再佔領半個西歐嗎?我對此非常懷疑。」
戈拉還強調,德國和平運動並不全是絕對的和平主義者。「有些人並不完全反對使用暴力,」他說,「運動的目的在於提出問題:有哪些衝突,可以如何解決?衝突只能靠軍事手段解決嗎,還是有其他可能?」
和平運動陷入低谷
和平主義者、柏林洪堡大學的哲學教授奧拉夫‧穆勒(Olaf Müller)認為,德國和平運動正處於幾十年來的谷底。
「我認為和平運動士氣低落,」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原因之一是,如今你一走上街頭反對軍事主義,就會立刻被懷疑是進入了普丁的圈套。」
確實如此,儘管本周有抗議活動,但德國的和平運動自20世紀80年代冷戰末期的鼎盛時期以來已經大幅衰退。
例如,在1983年,約有400萬西德人簽署了「克雷費爾德呼籲」,要求西德政府撤回允許美國在本國部署中程彈道導彈的承諾——這也是今年復活節遊行的核心訴求之一。
德國人對戰爭越來越感到恐懼,部分原因是白宮最近的動態。「德國人現在感到害怕,因為他們不再確定北約的安全保障是否依然有效,」穆勒說。
穆勒認為,除了軍事防禦,還有更實際的替代方案。他主張,如果德國重新引入兵役制度,應允許人們選擇接受非暴力抵抗與公民抗命的培訓作為替代役。有些烏克蘭城鎮和民眾就以此方式對抗俄軍入侵。
社會問題焦點轉移
安妮特‧奧梅-賴尼克(Annette Ohme-Reinicke)是斯圖加特大學的社會學家,也是一本關於社會運動歷史的書籍作者,她認為冷戰結束後,隨著社會「焦點轉移」,不再關注戰爭與防禦議題,德國和平運動已被其他憂慮所取代。
她指出,德國人現在更加關注這些社會問題:通貨膨脹、房租上漲、謀生不易,使公眾普遍感到焦慮。而新自由主義的經濟體系和隨之而來的個人主義,正在全方位削弱社會運動。
「這和六七十年代的氛圍完全不同,」她說,「我認為這讓民眾更容易受到那些造成恐慌的問題影響,覺得必須站隊。」
奧梅-賴尼克還認為,政府對國家安全的關注與民眾對自身安全的關注之間的鴻溝正在擴大。「我認為彌合這種差距是當前和平運動的重大挑戰。」
啟動新的裁軍進程?
同時,奧梅-賴尼克認為德國的辯論文化正在走向失敗,社會愈發兩極化,這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擔心參與和平遊行會被貼上標籤。
極右翼的興起讓這一問題更加嚴重。根據最新民調,獲得約四分之一選民支持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現在也對俄羅斯採取更和平主義的立場,而傳統左翼的和平運動不願被視為和極右翼站在一起。
穆勒則認為,關鍵是要謹慎對待德國的投資——如果德國確實要購買武器,那麼這些武器應該是防禦性的,比如防空系統、偵察技術、後勤保障系統,確保德國能將防禦部隊部署到北約東部邊界。
來自不來梅大學的政治學者克勞斯‧施利希特(Klaus Schlichte)和斯特凡‧亨塞爾(Stephan Hensell)認為,和平研究在當下並非天真無用,而是比其他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他們在《法蘭克福評論報》撰文寫道:「儘管目前讓起來可能讓人憤怒,但凡是關心歐洲穩定的人都必須從立即開始考慮啟動新的裁軍進程。那個被倉促決定的軍備『空白支票』,恰恰應成為所有專家思考解決安全困境方案的契機。這正是和平研究的歷史使命。」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