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写道:德国历史悠久的汽车工业正在遭遇百年不遇的风暴,奔驰和大众纷纷宣布裁员,零部件供应商的处境则更为艰难。这篇题为《德国汽车工业的双重危机》的评论写道:
“当前德国汽车工业的困境比几个月前更加严峻,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德国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处境进一步恶化;其次,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正在重创德国汽车工业。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汽车市场,而这两个市场目前都‘燃起了熊熊烈火’。
在中国市场,宝马在第一季度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7%;大众旗下的高端品牌保时捷销量甚至暴跌了42%。在这个至关重要的亚洲汽车市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受欢迎程度要远高于西方。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以及信息娱乐系统等电子服务,已成为中国消费者购车时的关键考量。但是在上述领域,德国汽车制造商显然难以与本土竞争者匹敌。
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在产能严重过剩的中国市场上挑起了你死我活的淘汰式竞争。而一年前才开始涉足电动车行业的手机制造商小米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市场。”
评论指出,德国车企在中国陷入竞争劣势的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又给德国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冲击。
“目前还看不到任何快速摆脱困境的出路。德国车企若想通过在美国新建工厂来规避进口关税,不仅需耗费数年时间,还需投入数十亿资金。而等到工厂建成投产之时,这些关税以及贸易战发起者特朗普本人是否还存在?
正当汽车工业面临有史以来最大技术变革的关键时刻,德国车企却在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美国同时陷入危机,这无疑令德国汽车工业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为了不被竞争对手甩在后面,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现在都必须投入重金,用于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和智能化电子辅助系统的研发。宝马、奔驰和大众目前的财务状况仍较为稳健,但要在未来维系如此庞大的投资,就必须拥有稳定的利润。但问题在于,德国车企目前在中美两大市场的利润都在大幅缩水。”
从“造车师傅”沦为“学徒”
《南德意志报》写道,在汽车技术领域,德国车企已经从“造车师傅”沦为“学徒”,他们开始同中国的软件和汽车公司合作,在中国设立新的研发中心。而这一战略是否奏效,本届上海车展将为此提供答案:
“过去几十年来,德国的汽车技术一直被视为全球标杆。而现如今,德国车企必须在上海车展上证明,自己依然能在一个不再看重传统工程技术、而是看重软件、速度与价格的市场中立足。在电动车领域,从开发到设计再到数字服务,中国车企都已成为主导力量。而对于德国车企而言,这意味着不仅要在技术上迎头赶上,还要转变文化理念。在中国市场,仅凭‘德国制造’已经无法令人信服。
...
本届上海车展也表明:德国制造商的着眼点已不再是发布新款汽车,而是技术本身。因为中国不同品牌的车型在外观上往往高度相似,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价格和数字功能。宝马这次甚至没有推出新车型,而是展示其未来车型将采用的技术。奔驰虽然带来了电动CLA的加长版和一款豪华厢式概念车,但其参展重点也同样是软件。在驾驶辅助系统方面,德国制造商也希望能够迎头赶上。
德国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前景并非一派凄凉,但他们被视作行业楷模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在市场逻辑、客户期望以及研发速度方面,德国车企已经开始吸取教训,迎头赶上。此次上海车展期间,将检验德国车企是否能将这些认知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否能在技术以及战略领域扮演好‘奋起直追’的角色。”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