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日本进退两难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
登录
返回新闻帖
goldeyeball1
发表评论于 2025-04-24 06:05:32
奴才忍受不了主子的讹诈,已经转投中国了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5-04-24 04:18:56
日本没有缸人的螺旋思维是关键
要怪自己
乐乐幽灵
发表评论于 2025-04-24 04:14:56
日本就是美国的半殖民地,军事指挥权都是美国的,日本能怎么反抗?投向中国是日本独立的唯一机会,可惜没这个魄力,那就等着被美国任意索取吧,中日建交等等都是双方的共同需要,各取所需,日本从来没想过化解历史恩怨,中国也从来没忘记,一切表面的东西都是做戏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2025-04-24 04:08:39
倭寇标榜脱亚入欧,现在进退维谷,这就是被占领者当孙子的结果。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5-04-24 03:53:37
楼下,那时日本根本没有什么依赖市场购买力渺小的酱缸
是江蛤舔着脸邀请日本天皇给自己打开僵局然后翻脸反日
那时酱缸还没有开始反日宣传但已经在领土和神社问题埋下伏笔
天皇希望真正化解历史恩怨结果别狡猾利用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2025-04-24 03:33:06
中国市场是日本经济的生命线,日本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的。1989年六四之后,西方制裁中国,日本则是不参与制裁,最早恢复与中国的贸易。美国人根本没法让日本和南韩放弃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trade128
发表评论于 2025-04-24 00:54:00
ppp
西楼月如钩
发表评论于 2025-04-24 00:09:43
中共五毛整日骂川普俄杂,骂普京的儿子
就是想继续拖美国进去另一个泥潭。
什么胡赛什么伊朗都一样都是想转移焦点。
ajaychen_2024
发表评论于 2025-04-24 00:07:11
“钓鱼岛会被拿走”——本来就是中国的,和日本什么生命线无关。
“美国制裁后,欧洲日本反而大举投资,侵占美国放弃市场。”——你美国都放弃了中国市场,还不让别人进行投资吗?美国有补偿盟友的损失吗?美国自己后来不也屁颠屁颠跑回来?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5-04-24 00:07:08
那时包括现在这里很多在美国的世界各地的网友也都在声援酱缸反日
举着大家都是 世界中心华丽民族 的旗号。。
西楼月如钩
发表评论于 2025-04-24 00:06:37
日本最大的损失是安倍晋三
他是这个时代最厉害的政治家。
为了国家利益能屈能伸,拜登上台立马让位。
西楼月如钩
发表评论于 2025-04-24 00:01:24
小泉那个时机不对。美国正进行反恐,
本拉登炸了双子塔。不过也是美国最大的失误。
花大力气维持秩序被中国专空子。
阿富汗早就可以结束。
所以现在川普绝对不在乌克兰浪费一点精力。
如果在陷入长期战争美国更没有赢得机会
西楼月如钩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3:56:24
2000年之后那已经是后来了。
小布什已经准备扼杀了。
南海撞机事件2001年
结果来了911
据说江泽民连吃了几个大闸蟹庆祝!
东大一下子解套,
最好的时机是奥巴马时期,但是奥巴马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
就知道喊口号。不过民主党本身是左派。
做事情只顾着理想主义,自我阉割,搞绿色。
不过我观察的结果是他们其实骨子里也喜欢中共那一套。
接下来就是兜兜转转到了现在。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3:53:40
当时日相小泉连续5年参拜激起酱缸粪浪千层
其实就是希望引起世人尤其美国的警惕,
结果大家都搬个板凳看热闹,看酱缸反日的大戏呢
西楼月如钩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3:49:44
阿拉司机大饼还轮不到日本。
美国的地理位置
美国贸易战失败,
目前的军力再过30年,没有人敢入侵美国领土。
就是可能美国也没有实力维持霸权,无法维持在亚洲利益了。
到时候爹死娘嫁人,就看这些小兄弟想以后过什么日子。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3:49:35
楼下说的都是哪年的事?
我说的就是2000年之后的事
也是酱缸开始真正形成威胁的时期
毕纳到拉猛琴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3:45:59
中国画个阿拉斯加大饼给日本,漂亮国就傻眼了
西楼月如钩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3:44:23
89美国制裁后中用市场换利益,德国大众奔驰日本丰田本田日产有赚了大量的利益。
结果美国一看这样不行,只能解禁。
还有一部分是韩国电子是因为和日本合作
三星起家全靠三洋技术转移
结果韩国坑了一把日本。
三星掌握技术后韩国政府把三洋赶走了。
无奈日本又往中国转移。
国家之间就是这样竞争
美日韩起码有共同的制度价值观
中共的问题严重得多
中共的扩散模式,如果这次他成功了
日本失去的不是30年可能是300年。
韩国可能被朝鲜灭了。
美国这些年驻军保护无非收点钱,想掌握主导权。
中国要是成事,首先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就被截断。
钓鱼岛会被拿走。韩国轮为附属国。
西楼月如钩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3:32:08
美国不是利用酱缸干掉日本的产业。
实际上广场协议后,日本出现亲中的浪潮。
80年代末开始日本家电产品大量进去中国,
之后开始大量设厂。
89之后美国曾经想要和日本欧洲联手撤出中国,进行制裁
但是因为利益日本欧洲不退。
美国制裁后,欧洲日本反而大举投资,侵占美国放弃市场。
早年政府的公务用车都是桑塔纳帕萨特还有奥迪
广本雅阁丰田汽车大量进去中国。
美国汽车中国占有率不高和中共当年用市场换利益有很大关系。
过去几十年,每次美国要制裁要贸易平衡
中国就大举采购欧洲日本产品。
每次都是一个套路
放弃波音,从空客下大单。
不论温加宝还是李克强都是欧洲撒币买飞机。
欧洲嘴巴上关心人权,从来都是美国背后捅刀子。
日本也一样,当年高铁被耍的团团转。
欧洲日本从中国逆差,从美国顺差,他们无所谓。
因为自己能平衡。
唯独美国敌人作对,小弟也挖墙脚。
川普说的有些盟友比敌人还可恶就是这个。
欧洲日本从来没想过有一天美国会对他们同时征税。
所以现在就是决断的时刻。
美国玩不下去了,你们要跟中国好就好。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3:26:23
正是苹果的酱缸制造教会了它智能手机的制造方法
并帮助培养了大批的熟练技工然后引发了酱缸科技产业的井喷链式反应
一发不可收拾,看看苹果的市值增长增长曲线和酱缸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的正相关性
一目了然啊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3:20:27
引狼入室养虎为患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自己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3:19:09
就看看那个苹果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3:18:29
问题是美国自己的猫腻也太大
其实美国的高科技企业也是利用酱缸产业
干掉日本很多企业、市值和GDP更是将日本远远抛开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3:15:38
太简单太天真
两个篮子都有自己的鸡蛋,两个篮子干架自己的鸡蛋还能好?
这就是体量市场小的无奈
日本能做的就是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老川的关税战本来也是试验,就是要限制酱缸的野蛮生长
结果如何不确定但总比什么都不做等死的好
应该相信,日本的未来希望还是更多在美国
wuyg719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1:54:00 中美两国大打出手,难道不是日本的好日子?可以左右逢缘,两边都要它的帮忙,它才能提高自己的筹码
西楼月如钩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3:14:16
不过中国要是想打可以尝试进攻台湾。
不要整天拿着大jb在外面炫耀自己的屌大。
没啥用的。打一下就知道美国会不会为台湾出手了。
西楼月如钩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3:08:49
opa看你激动的,
美国不会打现在打吃亏
先把你的钱折腾光了,
先把你的产能搞没了,失业率搞上去
先吃吃草瘦身一下
然后再打。
你丫应该趁现在还没乱输出一阵战争
Opa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3:03:31
对日本都这样不要说中国了。 中国就应该这样,我不跟你丫做生意,也不想跟你有什么协议, 有种过来打我,操你丫的
Capitaltwo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2:50:03
美国会要求日本把现有美债全部转为百年无息不可兑付的债劵。而且以后如有顺差,都要把顺差部分购买百年美债。日本和台湾等已经主动响应并且要把所有外汇储备都购买美国百年无息债劵。
alextelltale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2:42:00
3个月,想一想38线吧,打了3年,主帅也被撤了。
envy4525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2:29:00
其实日本可以先等个3个月再说 中国不可能撑过3个月的
阳光灿烂3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2:15:54
其实还有一个可能:如果先帮助美国打压中国,然后突然中美达成协议了,谁帮美国就歇菜了~
alextelltale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2:01:00
日本,韩国闪一边去,让中美单挑吧。
wuyg719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1:54:00
中美两国大打出手,难道不是日本的好日子?可以左右逢缘,两边都要它的帮忙,它才能提高自己的筹码
duty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1:36:09
日本应该不会忘记让日本衰退的广场协议。这次若再低头认宰,经济势必加速退滑,所以必须反击。
西楼月如钩
发表评论于 2025-04-23 21:03:30
日本对中国500亿美元逆差,对美国600亿美元顺差
他怎么选是他的事情,美国要求降低逆差自己看着办咯
页次:
1
/1
每页
50
条记录, 本页显示
1
到
35
, 共
35
分页: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