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舊概念
這十多年來醫學界對腫瘤遠轉移特性更多的理解,出現了「寡轉移」這一概念。寡轉移通常是指當腫瘤病人在原發腫瘤以外出現數個遠轉移,而這些遠轉移的生長一般較慢和惡性較輕。當寡轉移病人通過使用有效的局部治療方案如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去處理寡轉移,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通過接受全身性藥物治療都可獲較長的控制時間。
在沒有「寡轉移」這概念之前,已經在大腸癌得到證實,如大腸癌病人轉移了兩三粒腫瘤去肝部,沒有其他更大範圍的遠轉移,經手術切除肝轉移瘤後,約有六分之一病人可獲根治;如在肝手術前後配合輔助化療及標靶治療,根治機會可以倍增。最近十多年,帶有EGFR或ALK基因突變肺腺癌有關的科研,令醫學界對寡轉移的行為有更多理解。當這些病人的寡轉移正在惡化,基因檢測顯示,這幾處惡化地方的致癌基因再有進一步突變,只要先用放射治療等局部治療來有效醫治寡轉移的腫瘤,原發腫瘤及其他轉移瘤也能有效地受控於沿用的標靶治療。

這些有關寡轉移的觀念改變,除了多得醫學界科研對寡轉移的行為有更多理解,還有是近十多年掃描腫瘤的能力不斷提升,加上微創手術及精準放射治療的改進,提高寡轉移腫瘤療效,而標靶治療、荷爾蒙治療、PD-1免疫治療等全身性治療的改善,亦大大增強控制全身腫瘤的能力。
最近歐洲和美國放射腫瘤學會(ESTRO及ASTRO)發表了治療肺癌寡轉移的首個局部治療方案指引,指出愈來愈多肺癌寡轉移病人,加上根治性局部治療,能夠更有效地控制腫瘤生長,改善病人生活質素和存活期。主要建議包括:對有五個或更少遠轉移灶的患者可以考慮加上根治性局部治療;一般至少進行三個月的常規全身性藥物治療,之後才進行根治性局部治療;在有限數量的部位發生病情惡化的患者,包括先前治療部位的寡惡化,以及新部位的惡化,可以考慮重複使用局部根治性治療,目的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延長沿用當時的全身性治療方案,延遲切換全身性治療方案的時間。
何伯就是其中一個寡轉移腫瘤幸運兒。八年前,他被診斷出患上前列腺癌,泌尿科醫生告訴他有骨轉移,無法以手術治理。後來腫瘤科醫生跟他說,他只有兩處骨轉移,屬寡轉移,而正電子掃描清楚顯示了他身體其餘地方沒有受腫瘤影響,於是建議他用荷爾蒙藥物作全身性治療外,還加上局部放射治療來處理前列腺的原發腫瘤及兩處骨轉移,相信能長時期將腫瘤控制。何伯當年接受了醫生建議,首先接受荷爾蒙治療,然後加上放射治療,之後一直用荷爾蒙治療,至今都沒有復發迹象。他慶幸自己當時採納醫生建議,凡事向好處想,無驚無險已過了八年如常的光景。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