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
收藏
参考
概念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将一个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使接口不兼容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其别名为包装器(Wrapper)。
适配器模式既可以作为类结构型模式,也可以作为对象结构型模式。
注:在适配器模式定义中所提及的接口是指广义的接口,它可以表示一个方法或者方法的集合。
对象适配器
在适配器模式中,我们通过增加一个新的适配器类来解决接口不兼容的问题,使得原本没有任何关系的类可以协同工作。
根据适配器类与适配者类的关系不同,适配器模式可分为对象适配器和类适配器两种,
在对象适配器模式中,适配器与适配者之间是关联关系;
在类适配器模式中,适配器与适配者之间是继承(或实现)关系。
在实际开发中,对象适配器的使用频率更高,
对象适配器模式结构如图所示:
图 对象适配器模式结构图
在对象适配器模式结构图中包含如下几个角色:
● Target(目标抽象类):
目标抽象类定义客户所需接口,可以是一个抽象类或接口,也可以是具体类。
● Adapter(适配器类):
适配器可以调用另一个接口,作为一个转换器,对Adaptee和Target进行适配,适配器类是适配器模式的核心,在对象适配器中,它通过继承Target并关联一个Adaptee对象使二者产生联系。
●Adaptee****(适配者类):
适配者即被适配的角色,它定义了一个已经存在的接口,这个接口需要适配,适配者类一般是一个具体类,包含了客户希望使用的业务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没有适配者类的源代码。
根据对象适配器模式结构图,在对象适配器中,客户端需要调用request()方法,而适配者类Adaptee没有该方法,
但是它所提供的specificRequest()方法却是客户端所需要的。
为了使客户端能够使用适配者类,需要提供一个包装类Adapter,即适配器类。
这个包装类包装了一个适配者的实例,从而将客户端与适配者衔接起来,在适配器的request()方法中调用适配者的specificRequest()方法。
因为适配器类与适配者类是关联关系(也可称之为委派关系),所以这种适配器模式称为对象适配器模式。
典型的对象适配器代码如下所示:

class Adapter extends Target {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维持一个对适配者对象的引用
public Adapter(Adaptee adaptee) {
this.adaptee=adaptee;
}
public void request() {
adaptee.specificRequest(); //转发调用
}
}
类适配器
除了对象适配器模式之外,适配器模式还有一种形式,那就是类适配器模式,
类适配器模式和对象适配器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适配器和适配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对象适配器模式中适配器和适配者之间是关联关系,而类适配器模式中适配器和适配者是继承关系,
类适配器模式结构如图9-5所示:
图 9-5 类适配器模式结构图
根据类适配器模式结构图,适配器类实现了抽象目标类接口Target,并继承了适配者类,
在适配器类的request()方法中调用所继承的适配者类的specificRequest()方法,实现了适配。
典型的类适配器代码如下所示:

class Adapter extends Adaptee implements Target {
public void request() {
specificRequest();
}
}
由于Java、C#等语言不支持多重类继承,因此类适配器的使用受到很多限制,
例如如果目标抽象类Target不是接口,而是一个类,就无法使用类适配器;
此外,如果适配者Adapter为最终(Final)类,也无法使用类适配器。
在Java等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是对象适配器,类适配器较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