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新書


博客來心理勵志選書

亞隆醫師邁入九十歲了,他的記憶大幅衰退,連病人的治療歷程都不復記得,開始懷疑自己能否繼續熱愛的心理治療工作。此時世界正面臨百年大疫衝擊,許多日常活動被迫轉移至線上。自我隔離使人們陷入了空前的孤獨,大家對於存在的探問與焦慮從來沒有如此迫切過。在重新思考與患者交流的形式後,亞隆於臉書公開宣告停止長期治療,開始專注於「一次性、一小時」的實驗性會談模式,向世界開放邀請。申請信如雪片般從全球各個角落飛來。

在本書裡,亞隆從三百個單次會談的紀錄中,回顧了22個緊湊而深具影響力的案例,探討各種人生困境,同時反思自己在職涯晚期的成長。他嘗試以「當下」引導會談,以「自我揭露」催化深度溝通,達到的治療性改變超乎預期,也鼓舞了他一次次地突破界限,向患者透露過去從未提及的個人經歷,包括在華盛頓特區的創傷童年,對哲學與心理治療的思考演變,以及近期經歷的喪妻之痛。

👍書店員推薦!
步入遲暮之年的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記憶隨著年紀逐漸崩解,因此不得不改為一次性,一小時的方式幫助來訪者。他不再追求長期治療的成效,而是在僅僅一小時的相遇中,用一種近乎靈魂對話的方式,陪伴來訪者穿越痛苦與疑惑,與此同時,他也坦誠的面對自己內心的最深處。

在這些看似短暫的交會裡,有關愛的渴望、失落的傷痛、存在的焦慮與死亡的陰影。但更重要的是,那份在「此時此刻」的真誠與陪伴,讓人相信,即使生命終將消逝,彼此心靈交會的那瞬間,是真實且永恆的,而那一小時的會面,將成為他們人生永遠的一瞬之光。


                    
  •      

博客來心理勵志選書

NETFLIX滿分紀錄片
〈史塔茲的療癒之道〉主角
史塔茲醫生面對低谷的靈性哲學

 

菲爾.史塔茲(Phil Stutz),美國心理治療權威,罹患帕金森氏症超過20年。原本就備受好萊塢明星依賴的他,在滿分紀錄片《史塔茲的療癒之道》播出後,更成為話題焦點。影片中的他,顫抖著雙手繪圖,與導演喬納.希爾對談,明明是無法痊癒的人生困境,為何他依舊從容以對?


史塔茲醫生以40年執業經驗,融合榮格「接受陰影」、「解讀夢境」、「追求個體化」理論,整理出30個從低谷突破的靈性哲學,讓我們看到「陰影」如何成為人生最大的資產,引導人們活出完整的自己。
 

書店員推薦!
人們面對問題時總是習於逃避,無法承受世界不如預期,也無法抵抗內在負面聲音的攻擊,而生成各種模樣的逃避方式,像是爆買、爆食、報復性旅遊,甚至是設立偽目標,瘋狂沉浸於進程,完成後迎來的卻只是一片空虛。其實這都是正常的,內心出現負面聲音不代表自己是不好的人,那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精神能活著抑或死亡,取決於你能不能好好面對它。



博客來心理勵志選書

安慰就是愛,接受被安慰,就是接受被愛。

 

也許是因為我發現了安慰,這不僅僅是一時的慰藉,而是一種與風暴共存的方式,一種情感的宣示,一首將我們重新與外界,與一整個世界,包括它的美好與困境,都連結在一起的溫柔歌曲。

它就像一條紅線,貫穿我們的整個人生,從出生到死亡。我們不斷地與它相伴,並需要它,即當我們是孩子時,安慰是開放性的,而當我們長大後,安慰則是隱密性的。

當現實無法修復時,安慰是我們所期望或所提供的一切。它是支撐我們的所有一切,暫時讓我們擺脫絕望和屈從,並輕柔地將生活的感受帶回給我們。

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安慰的書,也是一本給予安慰的書。


書店員推薦!
為了安慰他人,我們經常會說當下對方想聽的話.而不是事實,有時候我們會對此感到於心有愧,彷彿撒了無法回頭的漫天大謊,但回到本質,到底什麼是安慰?書裡寫道「安慰,即是希望減輕痛楚」,我們就算深愛對方入骨,也無法替代對方受苦或死去,看見他人在無垠的痛苦中浮游,能做的只有盡力陪伴,那是一種真誠,不為了治癒什麼,只是單純的在對方身邊,就已經無可取替。



別讓標籤定義自己

「系統性羞愧」是由社會價值觀型塑而成的自我厭惡感,它像是巨大的黑洞,讓我們不斷嚴格審視自己,感到內疚與恐慌,它會帶來情感創傷,甚至讓我們陷入憂鬱、孤立與絕望之中。

但實際上,很多時候,「系統性羞愧」只是將社會問題歸咎於受害者

  *少子化都是不婚族的錯,但這是將集體意識強加在個人選擇上。
  *努力工作卻存不到錢是不懂理財,卻沒想過其實是薪水不漲,物價高漲。
  *吸菸導致健康問題都是吸菸者的錯,卻不會指責製造香菸的製造商。

作者戴文.普萊斯是一位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他親身體會「系統性羞愧」為人帶來的破壞性影響。他在書中剖析「系統性羞愧」概念,並從個人、人際及總體三大面向探究其運作方式。提供22個心理練習,幫助你擺脫「系統性羞愧」的枷鎖,重新信任自己、接納自己、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