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oder Linux文件/目录高级管理三

本文将深入讲解Linux中文件/目录的setuid、setgid权限和stickbit特性,指导如何设置特殊权限以控制用户执行行为,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为文件和目录设置和取消这些权限。同时涵盖查看与修改特殊属性的lsattr和chattr命令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本实训主要讲解Linux中文件/目录的特殊权限和特殊属性。

Linux系统中文件/目录除了有读(r)、写(w)、执行(x)权限外,文件/目录还存在特殊的权限,这些权限分别是SUIDSGIDSticky Bit

Linux系统中文件/目录还存在特殊的属性,这些特殊文件系统的安全管理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

本实训主要讲解如何对Linux文件/目录设置特殊的权限和特殊属性。

## 第1关:Linux文件/目录setuid和setgid

任务描述

假设由用户A创建了一个可执行文件testA,此时想让用户BA的身份去执行testA文件该如何实现,通过本关的学习,我们将学会解决以上问题。

本关任务:设置文件/目录的特殊权限setuidsetgid

相关知识

Linux中文件/目录除了有可读、可写和可执行这三种权限外,还存在比较特殊的权限,这些特殊权限就包括setuidsetgid这两种。

setuidsetgid位是让普通用户可以以root用户的角色运行只有root帐号才能运行的程序或命令。例如我们用普通用户运行passwd命令来更改自己的口令,实际上最终更改的是/etc/passwd文件,我们知道/etc/passwd文件是用户管理的 配置文件,只有root权限的用户才能更改,正是因为passwd命令被设置了setuid权限才能使得普通用户也可以修改其配置文件的内容。

Linux文件/目录权限是使用常见的八进制权限掩码来表示的,通常都是用三位数表示,但确切地说,它是用四位数表示的,因为除了读、写和执行权限以外还有特殊的权限。

  • setuid的八进制表示为4000

  • setgid的八进制表示为2000

同样setuidsetgid也可以使用字母s表示。

如果文件/目录的拥有者的可执行位是s,则表示该文件/目录被设置了setuid权限。同样,如果同组用户的可执行为是s,则表示该文件/目录被设置了setgid权限。

接下让我们详细的学习setuidsetgid的使用方法。

setuid

setuid的作用是让执行该命令的用户以该命令拥有者的权限去执行。

例如:普通用户执行passwd时会拥有root的权限,这样就可以修改/etc/passwd这个文件,正是因为passwd命令被设置了setuid权限,passwd命令的详细权限如下所示:

可以看到passwd命令的拥有者的可执行位是s,则说明passwd命令被设置了setuid权限。

设置setuid命令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数字设置,另一种是通过助记语法。(建议使用助记语法设置)

  • 数字设置命令:chmod 4xxx 文件/目录

其中xxx表示文件/目录的所有者、同组用户和其他用户的权限(读写执行)。

  • 助记语法设置命令:chmod u [+|-] s 文件/目录
 
  1. + 添加setuid权限;
  2. - 取消setuid权限;

注意:chmod命令的其他参数都可以与setuid权限设置结合使用。 在设置setuid前必须保证文件/目录的所有者具有可执行权限,否则设置则无效。

执行权限:chmod必须以root权限才能执行,如果是普通用户想执行chmod时,需要在命令前加sudo命令来提升权限为root权限。

案例演示1

创建一个新文件testFile,使用数字设置方法为文件testFile添加setuid权限,具体使用如下命令:

 
  1. touch testFile
  2. ls -l testFile
  3. sudo chmod 4764 testFile
  4. ls -l testFile

第一条命令是创建新文件testFile; 第二条命令是查看testFile现有的权限; 第三条命令是在保证testFile原有权限的情况下为其添加setuid权限; 第四条命令是查看是否添加成功;

案例演示2

创建一个新目录testDir,使用助记语法设置方法为目录testDir添加setuid权限,具体使用如下命令:

 
  1. mkdir testDir
  2. sudo chmod u+s testDir
  3. ls -l .

案例演示3

创建一个新文件testFile,使用助记语法为文件testFile添加setuid权限,具体使用如下命令:

 
  1. touch testFile
  2. sudo chmod u+x,u+s testFile
  3. ls -l testFile

第一条命令是创建新文件testFile; 第二条命令是在设置testFile为可执行权限并为其添加setuid权限; 第三条命令是查看是否添加成功;

如果不给文件testFile设置可执行权限直接设置setuid权限后,标记为是S而不是s,详细结果如下图所示:

setgid

setgid的作用是让执行该命令的用户以该命令所有者的同组用户的权限去执行。

设置setgid命令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数字设置,另一种是通过助记语法。建议使用助记语法设置setgid权限。

数字设置命令:

chmod 2xxx 文件/目录

其中xxx表示文件/目录的所有者、同组用户和其他用户的权限(读写执行)。

助记语法设置命令:

chmod g [+|-] s 文件/目录

 
  1. + 添加setgid权限;
  2. - 取消setgid权限;

注意:chmod命令的其他参数都可以与setgid权限设置结合使用。 在设置setgid前必须保证文件/目录的同组用户具有可执行权限,否则设置则无效。

执行权限:chmod必须以root权限才能执行,如果是普通用户想执行chmod时,需要在命令前加sudo命令来提升权限为root权限。

案例演示1

创建一个新文件testFile,使用数字设置方法为文件testFile添加setgid权限,具体使用如下命令:

 
  1. touch testFile
  2. ls -l testFile
  3. sudo chmod 2674 testFile
  4. ls -l testFile

第一条命令是创建新文件testFile; 第二条命令是查看testFile现有的权限; 第三条命令是在保证testFile原有权限的情况下为其添加setgid权限; 第四条命令是查看是否添加成功;

案例演示2

创建一个新目录testDir,使用助记语法设置方法为目录testDir添加setgid权限,具体使用如下命令:

 
  1. mkdir testDir
  2. sudo chmod g+s testDir
  3. ls -l .

编程要求

在右侧编辑器中补充代码,具体编程要求如下:

  • 使用助记语法为系统已存在文件oldFile1(默认权限为:rw_rw_r__)设置setuid权限;

  • 使用助记语法为系统已存在目录oldDir1(默认权限为:rwxrwxrwx)设置setgid权限;

  • 使用助记语法为系统已存在文件oldFile2取消setuid权限;

  • 使用助记语法为系统已存在目录oldDir2取消setgid权限。

测试说明

平台会对你编写的代码进行评测:

预期输出:

 
  1. 设置oldFile1文件权限成功
  2. 设置oldDir1目录权限成功
  3. 设置oldFile2文件权限成功
  4. 设置oldDir2目录权限成功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冯学峰

开始你的任务吧,祝你成功!

#!/bin/bash

#在以下部分写出完成任务的命令
#***********begin*************#
chmod 4764 oldFile1
chmod g+s oldDir1
chmod u-s oldFile2
chmod g-s oldDir2
#************end**************#

第2关:Linux目录stick bit


任务描述

假设由用户ADir目录下创建了一个文件testA,用户BDir目录下创建了一个文件testB,此时如何确保A用户不能删除B用户创建的文件而B用户也不能删除A用户创建的文件,通过本关的学习,我们将学会解决以上问题。

本关任务:对系统已存在的目录设置sticky bit

相关知识

Linux中目录除了有可读、可写和可执行这三种权限外,还存在比较特殊的权限,这些特殊权限包括上一关卡讲解的setuidsetgid这两种,还有一种就是本关讲解的**粘滞位sticky bit**。

我们知道Linux/tmp目录是系统的临时文件目录,所有的用户在该目录下拥有所有的权限,也就是说在该目录下可以任意创建、修改、删除文件,那如果用户A在该目录下创建了一个文件,用户B将该文件删除了,这种情况我们是不能允许的。为了达到该目的,就出现了stick bit(粘滞位)的概念。它是针对目录来说的,如果该目录设置了stick bit(粘滞位),则该目录下的文件除了该文件的创建者和root用户可以删除和修改,别的用户均不能删除和修改,这就是粘滞位的作用。

Linux目录权限使用常见的八进制权限掩码来表示的,通常都是用三位数表示,但确切地说,它是用四位数表示的,因为除了读、写和执行权限以外还有特殊的权限。

  • sticky bit的八进制表示为1000

同样sticky bit也可以使用字母表示,使用t表示。

如果目录的其他用户的可执行位是t,则表示该目录被设置了sticky bit权限。

接下让我们详细的学习目录的sticky bit的使用方法。

stick bit

stick bit的作用是让具有stick bit位的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目录只有创建者和root才能对其删除和修改,其他用户一律不能删除和修改。

例如:Linux/tmp目录就具有stick bit权限,详细权限如下所示:

可以看到/tmp目录的其他用户的可执行位是t,则说明/tmp目录被设置了stick bit权限。

设置stick bit命令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数字设置,另一种是通过助记语法。建议使用助记语法设置stick bit权限。

数字设置命令:chmod 1xxx 目录

其中xxx表示目录的所有者、同组用户和其他用户的权限(读写执行)。

助记语法设置命令:chmod o [+|-] t 目录

 
  1. + 添加stick bit权限;
  2. - 取消stick bit权限;

注意:

 
  1. chmod命令的其他参数都可以与stick bit权限设置结合使用。
  2. 在设置stick bit前必须保证目录的其他用户具有可执行权限,否则设置则无效。
  3. stick bit权限只能用于设置目录,不能用于设置文件。

执行权限:

chmod必须以root权限才能执行,如果是普通用户想执行chmod时,需要在命令前加sudo命令来提升权限为root权限。

案例演示

创建一个新目录testDir,使用助记语法设置方法为目录testDir添加stick bit权限,具体使用如下命令:

 
  1. mkdir testDir
  2. sudo chmod o+t testDir
  3. ls -l .

如果不给目录testDir设置可执行权限直接设置stick bit权限后,标记为是T而不是t,详细结果如下图所示:

案例演示

创建一个新目录testDir,使用数字设置方法为目录testDir添加stick bit权限,具体使用如下命令:

 
  1. mkdir testDir
  2. ls -l ./
  3. sudo chmod 1775 testDir
  4. ls -l ./

第一条命令是创建新目录testDir; 第二条命令是查看testDir现有的权限; 第三条命令是在保证testDir原有权限的情况下为其添加stick bit权限; 第四条命令是查看是否添加成功;

案例演示

将目录testDir取消stick bit权限,具体使用如下命令:

 
  1. sudo chmod o-t testDir
  2. ls -l .

编程要求

在右侧编辑器中补充代码,完成对目录设置stick bit权限,具体编程要求如下:

  • 使用助记语法为系统已存在目录oldDir1(默认权限为:rwxrwxrwx)设置stick bit权限;

  • 使用助记语法为系统已存在目录oldDir2取消stick bit权限。

测试说明

平台将对你编写的代码进行评测:

预期输出:

 
  1. 设置oldDir1目录权限成功
  2. 设置oldDir2目录权限成功

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查尔斯·史考伯

开始你的任务吧,祝你成功!

#!/bin/bash

#在以下部分写出完成任务的命令
#***********begin*************#
chmod o+t oldDir1
chmod o-t oldDir2
#************end**************#

第3关:Linux文件/目录特殊属性


任务描述

假设用户A在创建了一个文件testA,那么此时需要其他所有用户(包括root用户)不能将其删除,也就是说如何创建一个不可删除的文件,听起来多么酷炫,通过本关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创建一个不可删除的文件。

本关任务:查看/修改Linux中文件/目录的特殊属性。

相关知识

Linux中文件/目录常见的属性的所属者、所属组、创建时间和最新修改时间等外,还存在些隐藏属性,这些隐藏属性在保护系统文件的安全性上非常重要。

Linux使用lsattrchattr两个命令查看和修改文件/目录的特殊属性。

接下让我们详细的学习lsattrchattr的使用方法。

chattr

chattr的作用是修改文件/目录的特殊属性。

具体命令如下:

chattr [+|-|=] 属性标示符 命令参数 文件/目录

常用命令参数如下:

  
  1. -R:递归处理,将指令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2. -V: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1. +<属性标示符>:开启文件或目录的该项属性;
  2. -<属性标示符>:关闭文件或目录的该项属性;
  3. =<属性标示符>:指定文件或目录的该项属性。

常用属性标示符:

  
  1. a:让文件或目录仅供附加用途;
  2. A:不更新文件或目录的最后存取时间;
  3. c:将文件或目录压缩后存放;
  4. d:将文件或目录排除在倾倒操作之外;
  5. i:不得任意更动文件或目录;
  6. s:保密性删除文件或目录;
  7. S:即时更新文件或目录;
  8. u:预防意外删除。

执行权限:chattr必须以root权限才能执行,如果是普通用户想执行chattr时,需要在命令前加sudo命令来提升权限为root权限。

案例演示1

为文件testFile设置为不得任意更动,具体使用如下命令:

  
  1. sudo chattr +i testFile

将文件testFile设置为i隐藏属性后,试图删除,可以看到无法对其进行删除操作。

案例演示

将目录testDir以及目录下所有内容一并设置为不得任意更动,具体使用如下命令:

 
  1. sudo chattr +i -R testDir

试图删除testDir目录下的file1文件,可以看到无法删除。

案例演示

testFile文件的i属性取消,具体使用如下命令:

 
  1. sudo chattr -i testFile

可以看到删除i属性后,既可以删除该文件。

lsattr

lsattr的作用查看文件/目录的特殊属性设置情况。

具体命令如下:

lsattr 命令参数 文件/目录

常用参数如下:

 
  1. -R:递归的操作方式;
  2. -V:显示指令的版本信息;
  3. -a:列出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案例演示1

查看目录testDir下所有内容的特殊属性,具体使用如下命令:

 
  1. lsattr -Ra testFile

编程要求

在右侧编辑器中补充代码,具体编程要求如下:

  • 为系统已存在文件/root/oldFile1添加i属性;

  • 查看系统已存在文件/root/oldFile2的特殊属性;

  • 为系统已存在文件/root/oldFile3取消i属性。

测试说明

平台会对你编写的代码进行评测:

预期输出:

 
  1. 设置/root/oldFile1文件属性成功
  2. 查看/root/oldFile2文件属性成功
  3. 取消/root/oldFile3文件属性成功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开始你的任务吧,祝你成功!

#!/bin/bash

#在以下部分写出完成任务的命令
#***********begin*************#
chattr +i /root/oldFile1
lsattr -a /root/oldFile2
chattr -i /root/oldFile3
#************end**************#

<think>我们按照用户的要求,分别实现文件:Mapper接口、Service实现类和Controller控制器。目标:当GET请求/test时,返回指定格式的JSON数据,该数据来自monitoring表。步骤:1.创建实体类(如果还没有),用于映射monitoring表的字段。根据返回的JSON结构,表中有四个字段:id,trueName,monitoringTime,monitoringRange。2.创建Mapper接口,使用MyBatis的注解或XML方式编写查询语句。3.创建Service接口和实现类,调用Mapper的方法获取数据。4.创建Controller,定义GET请求的端点,调用Service并返回数据。注意:返回的JSON格式要求是一个对象,其中有一个"data"属性,其值为一个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对象对应一条记录。由于用户要求具体文件,我们分别实现:文件1:DemoMapper.java(位于mapper包下)文件2:DemoServiceImpl.java(位于service.impl包下)文件3:DemoController.java(位于controller包下)假设实体类名为Monitoring,其属性与表字段对应。我们开始编写代码:首先,实体类(如果已有可忽略,这里补充一下):```java//Monitoring.javapublicclassMonitoring{privateStringid;privateStringtrueName;privateStringmonitoringTime;privateStringmonitoringRange;//省略构造方法、getter和setter}```接下来,我们分别编写文件。1.DemoMapper.java```javapackagecom.example.mapper;importcom.example.entity.Monitoring;importorg.apache.ibatis.annotations.Mapper;importorg.apache.ibatis.annotations.Select;importjava.util.List;@MapperpublicinterfaceDemoMapper{//查询monitoring表中所有数据@Select("SELECT*FROMmonitoring")List<Monitoring>findAll();}```2.由于有Service接口和实现类,我们先定义一个Service接口(如果用户没有要求接口,可以直接写实现类,但通常推荐接口+实现):这里用户要求的是DemoServiceImpl.java,所以我们先创建接口(假设为DemoService),然后实现它。接口DemoService.java:```javapackagecom.example.service;importcom.example.entity.Monitoring;importjava.util.List;publicinterfaceDemoService{List<Monitoring>getAllMonitoringData();}```实现类DemoServiceImpl.java:```javapackagecom.example.service.impl;importcom.example.entity.Monitoring;importcom.example.mapper.DemoMapper;importcom.example.service.DemoService;import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import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importjava.util.List;@ServicepublicclassDemoServiceImplimplementsDemoService{@AutowiredprivateDemoMapperdemoMapper;@OverridepublicList<Monitoring>getAllMonitoringData(){returndemoMapper.findAll();}}```3.DemoController.java:```javapackagecom.example.controller;importcom.example.entity.Monitoring;importcom.example.service.DemoService;import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importorg.springframework.http.ResponseEntity;import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import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import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importjava.util.HashMap;importjava.util.List;importjava.util.Map;@RestControllerpublicclassDemoController{@AutowiredprivateDemoServicedemoService;@GetMapping("/test")publicResponseEntity<Map<String,List<Monitoring>>>getTestData(){List<Monitoring>data=demoService.getAllMonitoringData();Map<String,List<Monitoring>>response=newHashMap<>();response.put("data",data);returnResponseEntity.ok(response);}}```说明:-Controller中,我们创建了一个Map,键为"data",值为查询到的数据列表,然后返回这个Map,Spring会自动将其转换为JSON。-这样返回的JSON格式就符合要求:{"data":[{...},{...}]}注意事项:1.表名monitoring在Phoenix中默认是大写的,如果创建表时使用了双引号指定小写,则表名在查询时需要加双引号(注意大小写)。这里我们假设表名是小写的,并且创建时使用了双引号,那么SQL语句应该改为:@Select(`SELECT*FROM"monitoring"`)2.如果表名在Phoenix中是大写的,则直接写`MONITORING`即可。根据用户之前的问题,我们可能已经创建了表,所以这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表名。如果遇到表字段名与实体类属性名不一致的情况,可以使用@Results注解或配置映射,或者使用别名。这里假设字段名与属性名一致(都是小写,或者都是大写,MyBatis会自动映射驼峰和下划线)。但是注意:Phoenix的列名默认是大写,如果实体类属性是小写,那么需要开启驼峰映射,或者在查询时使用别名(将列名用双引号引起来并指定为小写,或者在SQL中使用AS)。例如:@Select("SELECT\"id\",\"trueName\",\"monitoringTime\",\"monitoringRange\"FROM\"monitoring\"")然而,为了简单,我们可以在配置文件中开启驼峰命名转换:在application.properties中添加:mybatis.configuration.map-underscore-to-camel-case=true但是注意,Phoenix中如果列名是大写(例如:TRUE_NAME),而实体类是trueName,那么开启驼峰映射后,会自动将TRUE_NAME映射到trueName。但如果列名在创建时用了双引号指定为小写,那么列名就是小写,这时就不需要转换。所以,具体SQL语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果表结构和实体类属性完全一致(包括大小写),那么最简单。由于用户之前给出的表结构(在问题中)是:id:字符串,trueName:字符串,monitoringTime:字符串,monitoringRange:字符串假设我们在Phoenix中创建表时使用了以下语句(小写表名和列名):```sqlCREATETABLE"monitoring"("id"VARCHARPRIMARYKEY,"trueName"VARCHAR,"monitoringTime"VARCHAR,"monitoringRange"VARCHAR);```那么,我们的Mapper中的SQL应该使用双引号包裹表名和列名(因为是小写):@Select(`SELECT"id","trueName","monitoringTime","monitoringRange"FROM"monitoring"`)但这样写比较麻烦,我们可以使用`@ResultMap`或者配置全局映射。不过,这里为了简单,我们使用别名的方式让列名匹配实体类的属性名(如果实体类属性名和表列名完全一致,且都是小写,那么可以不用别名,但Phoenix默认存储大写,所以需要指定)。另一种做法:在实体类中使用@Column注解指定列名(如果使用SpringData之类的可以,但MyBatis需要额外配置)。所以,我们选择在SQL中写带双引号的列名和表名。修改Mapper为:```java@Select("SELECT\"id\",\"trueName\",\"monitoringTime\",\"monitoringRange\"FROM\"monitoring\"")List<Monitoring>findAll();```或者,如果表名和列名在Phoenix中都是大写的,那么可以这样写:```java@Select("SELECTID,TRUENAME,MONITORINGTIME,MONITORINGRANGEFROMMONITORING")List<Monitoring>findAll();```同时,实体类属性也要与列名匹配(要么全大写,要么开启驼峰映射将大写列名转换为小写驼峰属性名)。但是,我们这里实体类属性是小写驼峰?不,用户给出的属性名:id,trueName,monitoringTime,monitoringRange。所以,如果列名是全部大写(如:TRUENAME)则与trueName不匹配。因此,我们需要开启驼峰映射,或者使用别名。建议:在application.properties中开启驼峰映射,然后SQL中写大写的列名(不用双引号),这样MyBatis会自动将TRUENAME映射到trueName。步骤:1.在application.properties中添加:mybatis.configuration.map-underscore-to-camel-case=true2.Mapper中写:@Select("SELECTID,TRUE_NAME,MONITORING_TIME,MONITORING_RANGEFROMMONITORING")但是注意,我们创建表时列名可能是连在一起的(如:TRUENAME),那么这里就不能用下划线分割。所以,如果列名是连在一起的大写,那么我们需要用双引号指定列名为小写,或者在创建表时就使用下划线分隔。考虑到用户之前可能已经创建了表,并且列名是连在一起的(如:trueName在Phoenix中存储为TRUENAME),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写SQL:@Select("SELECTID,TRUENAMEAStrueName,MONITORINGTIMEASmonitoringTime,MONITORINGRANGEASmonitoringRangeFROMMONITORING")或者,更简单的方式:在创建表时使用下划线命名的列名,例如:true_name。但是,根据用户之前的问题,他给出的列名是:trueName,monitoringTime,monitoringRange。所以,我们假设表列名就是按照这个字符串存储的(即:在Phoenix中,如果创建表时用了双引号,那么列名就是trueName,否则就是TRUENAME)。因此,我们根据实际创建表的情况来调整SQL。由于问题中没有明确说明,这里我们假设表名和列名都是小写,并且在创建时使用了双引号。所以,我们采用带双引号的SQL。最终,Mapper接口中的SQL语句为:@Select("SELECT\"id\",\"trueName\",\"monitoringTime\",\"monitoringRange\"FROM\"monitoring\"")这样,就能正确映射到实体类的属性。如果表名和列名在Phoenix中是大写,则不需要双引号,但需要开启驼峰映射,并且将列名用下划线方式在SQL中写出(如果列名是连在一起的大写,那么开启驼峰映射也无济于事,因为无法拆分单词,所以建议在创建表时使用下划线分隔列名)。因此,我们这里按照小写表名和列名的情况处理。综上所述,文件代码如上所示。另外,确保项目已经正确配置了Phoenix数据源和MyBatis。最后,启动应用,访问:http://localhost:8080/test即可得到预期的JSON响应。如果返回的数据格式与要求一致,则完成。注意:如果返回的JSON中日期格式等需要调整,可以在实体类的字段上使用@JsonFormat注解,但本题中日期是字符串,所以不需要。下面,我们生成相关问题。</think>### Spring Boot 实现监控数据查询接口 我将指导您完成个核心文件的实现,实现`GET /test`接口查询`monitoring`表数据并返回指定JSON格式。以下是完整解决方案: #### 1. Mapper 接口 (`DemoMapper.java`) ```java // src/main/java/com/example/mapper/DemoMapper.java package com.example.mapper; import com.example.entity.Monitoring; import org.apache.ibatis.annotations.Mapper; import org.apache.ibatis.annotations.Select; import java.util.List; @Mapper public interface DemoMapper { @Select("SELECT id, trueName, monitoringTime, monitoringRange FROM monitoring") List<Monitoring> findAllMonitoringData(); } ``` **关键点说明**: 1. 使用`@Mapper`注解声明MyBatis接口 2. `@Select`注解定义Phoenix查询SQL[^1] 3. 显式指定返回字段保证映射准确性 4. 返回`Monitoring`实体列表 #### 2. Service 实现类 (`DemoServiceImpl.java`) ```java // src/main/java/com/example/service/impl/DemoServiceImpl.java package com.example.service.impl; import com.example.entity.Monitoring; import com.example.mapper.DemoMapper; import com.example.service.DemoServi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import java.util.List; @Service public class DemoServiceImpl implements DemoService { private final DemoMapper demoMapper; @Autowired public DemoServiceImpl(DemoMapper demoMapper) { this.demoMapper = demoMapper; } @Override public List<Monitoring> getAllMonitoringData() { return demoMapper.findAllMonitoringData(); } } ``` **关键点说明**: 1. `@Service`注解标记Spring服务组件 2. 构造函数注入Mapper避免字段注入问题[^2] 3. 直接调用Mapper接口执行查询 #### 3. Controller 控制器 (`DemoController.java`) ```java // src/main/java/com/example/controller/DemoController.java package com.example.controller; import com.example.entity.Monitoring; import com.example.service.DemoServi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http.ResponseEntit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Map;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api") public class DemoController { private final DemoService demoService; public DemoController(DemoService demoService) { this.demoService = demoService; } @GetMapping("/test") public ResponseEntity<Map<String, List<Monitoring>>> getMonitoringData() { List<Monitoring> data = demoService.getAllMonitoringData(); Map<String, List<Monitoring>> response = new HashMap<>(); response.put("data", data); return ResponseEntity.ok(response); } } ``` **关键点说明**: 1. `@RestController`自动处理JSON序列化 2. 构造符合要求的JSON结构:`{"data": [...]}` 3. 返回`ResponseEntity`提供完整HTTP响应控制 4. 精确匹配请求路径`/test` #### 实体类参考 (`Monitoring.java`) ```java // src/main/java/com/example/entity/Monitoring.java package com.example.entity; public class Monitoring { private String id; private String trueName; private String monitoringTime; private String monitoringRange; // 必须包含getter/setter public String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String id) { this.id = id; } // 其他属性的getter/setter... } ``` #### 关键配置 (`application.properties`) ```properties # 启用MyBatis驼峰命名映射 mybatis.configuration.map-underscore-to-camel-case=true # Phoenix JDBC配置 spring.datasource.url=jdbc:phoenix:<your-zookeeper-quorum>:2181 spring.datasource.driver-class-name=org.apache.phoenix.jdbc.PhoenixDriver ``` ### 验证测试 启动应用后访问: ```http GET http://localhost:8080/api/test ``` **预期响应**: ```json { "data": [ { "id": "420624199005267", "trueName": "葛理", "monitoringTime": "2018-8-15", "monitoringRange": "全长沙" }, // ...其他记录 ] } ``` ### 注意事项 1. **Phoenix表名处理**: - 如果表名小写创建需加双引号:`@Select("SELECT ... FROM \"monitoring\"")` - 默认表名大写可直接用`MONITORING` 2. **字段映射保证**: - 实体类属性名必须与SELECT字段名完全匹配 - 开启`map-underscore-to-camel-case`支持蛇形/驼峰转换 3. **日期格式化**: 如需特定日期格式,可在实体类添加注解: ```java @JsonFormat(pattern = "yyyy-MM-dd") private String monitoringTime; ```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atrix 工作室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