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决策

< 回到目录


第三部分 团队习惯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无论你的创意有多新颖,个人效率有多高,都无法替代一个卓越的团队,公司的成功取决于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如同培养个人习惯,团队也需要培养习惯。最好一开始就养成好习惯,改正坏习惯的成本太高。

第11章 决策

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

两个人讨论问题时,高效性尤为重要,团队讨论更是如此。如果效率低下,整个团队浪费的时间等于每个人浪费的时间乘以总人数。

如果希望决策过程变得更有效和高效,应**要求每个人在讨论之前把即将讨论的内容写下来,同时附上自己的解决方案。**写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在做决策之前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在充分思考之后再讨论更节省时间,也更容易达成一致。有两种常见的实现方式:

  • 困难模式:从一开始就写一份全面、详实的分析报告。
  • 简易模式:先草拟一份文稿,提前分发给所有与会者,请他们提出意见和问题。在会议之前对所有的意见和问题给出反馈。

亚马逊创始人兼CEO,Jeff Bezos因使用这种书面表达方式而闻名。他要求任何想提出意见或建议的人必须在决策会议之前,整理一份完整的提案(如果有必要,持反对意见的人可以写一份反对提案)。在会议上阅读这些提案文稿,当决策团队阅读完毕,基本就可以做出决策了。**如果无法达成共识,可由一名指定的决策者做裁决。**如果仍无法裁决,决策者指派一名或多名人员进一步研究,并记录后续跟踪事项。在下次会议结束时,再进行决策。

对发起人而言,这种方法虽然来说很耗时,但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周全的决策。一个人的努力为整个团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以上的流程和方法适用于单个问题的决策,如果团队中一次有多个问题需要决策,也采取这种方法,那时间消耗就会让人望而却步。当然,我们有更好的适配方式:

  1. 会议开始后,在前15分钟里,先安排与会者写出他们的问题和进展,再用10分钟让所有与会者阅读彼此的问题和进展,接下来进行讨论并做出决策。在接下来的2 ~ 3个会议中使用这种方法,然后……
  2. 要求所有与会者在会议之前写下他们的更新和问题。不允许与会者提出尚未写下的问题。利用会议的前10分钟让所有参与者阅读彼此的更新和问题。使用这种方法召开1 ~ 2次会议,然后……
  3. 要求所有与会者在会议开始前的某个时间点(例如,前一天晚上6点)之前写下自己的问题和进展,所有与会者在会议之前阅读并评论彼此的更新和问题。大家在文档中留下自己的评论意见,以此证明自己已经阅读了文档。如果一个人尚未对文档本身进行评论,那他就应全程保持缄默。这能让会议更加高效,确保会议时间得以有效利用。

获取认同

领导力的一项核心能力是如何使团队对决策产生认同感。通常,做出决策很容易,让团队心悦诚服地赞同就困难得多。

Clearbit的Alex MacCaw说过:

让团队成员从心底认同你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他们的执行力将会折半(甚至根本就不会执行)。

在做决策时,最好让团队成员感觉到他们自己也是决策的制定者,正因为他们的输入才有最终的决策。此时,你就造就了认同感。如果让团队感觉他们对最终决策的影响越大,他们对决策的执行力将更强。

总体而言,有三种做决策的方式。每种方法需要的时间不同,最后获取认同的程度也不同。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获取认同感最高的方法往往最耗时间。

这三种方法如下:

  1. 经理做出决策后告知团队,并回答团队的问题。
    优点:节省时间。
    缺点:团队认同感最低,而且决策并非受益于集体智慧。

  2. 经理(或指派某人)草拟一份书面的预案(假设的解决方案,旨在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讨论),与团队分享,邀请团队提供(书面和口头)反馈,促进小组讨论,确定最终答案。
    优点:能获取更多的认同感,部分吸收团队智慧。

    缺点:比较耗费时间。

  3. 经理发起一个会议,邀请团队所有成员参加,从头开始讨论问题,没有预案。经理和团队平等分享想法。如有可能,最终大家协商后达成一致。
    优点:获得最多认同感,能最大程度吸收团队智慧。

    缺点:花费的时间最多,也很难把最终结果推向你期望的方向。

毫无疑问,收益与付出的时间成正比。如果想获取更多的支持,做出更好的决策,就得花费更多的时间。

那么,你应该使用哪种方法呢?这取决于决策的重要性,以及获取团队认同感的重要性。对于日常影响不大的问题(例如假日派对的场地),方法1就足够了。对于核心问题(例如,公司10年愿景),就应该使用方法3。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所有事项(绝大多数重要决策),方法2是最佳的。

问题和建议解决方案

团队成员通常习惯于在没有预案的前提下口头提出问题,并直接讨论。这样做不仅效率低下(记录讨论过程比阅读预案耗费更多的时间),而且效果不佳(因为是临时提出的问题,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往往只有最具前瞻性的人才能思考出解决方案,随着大家的思维被他牵引,只有他的声音被大家听到)。

因此,要求任何人在团队会议上提出问题时,都应提前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包含对问题的详细描述,并提出建议的解决方案。当然,问题提出人可能会说“我不知道答案。”没关系,可以尝试提一个。有时候,提出人对自己的方案信心不足,但其实那就是最佳方案。最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描述解决方案时,可以说“这样做……”。这种表述看起来可能有些激进,但它就像树起一面旗帜,使讨论更富有成效,决策时间更短。为了达到效果,这时就不要谦虚了。

我建议所有问题、建议的解决方案都在每周的团队例会上提出,针对每个提议的解决方案讨论5分钟。如果在5分钟内能达成共识,那很好。否则,解决方案将变为下一步行动(Next Action),并注明直接负责人(Directly Responsible Individual,DRI)和截止日期。

如果没有达成共识,也不必花更多的时间讨论这个问题。此时,使用快速解决框架(RAPID)会更有效。下一步,我们讨论快速决策框架。

RAPID决策模型

Coinbase公司的企业和业务发展部门副总裁Emilie Choi曾给我推荐了一个工具,通过这个工具,可以在获取团队最大认同感的前提下,做一个充分知情的决策。这个工具由Bain Consulting开发,它在以下两个场景很有用:

  • 团队已经变得很大,大家的想法差异性很大,很难达成一致。
  • 在5分钟之内无法达成共识。

这个工具叫做快速决策框架,其决策过程如下:

  1. 某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或需要做出的决策,写下如下内容:
    • 问题
    • 建议的解决方案
    • 决策人和实施人名单
      • R(建议,Recommend)= 最先提出问题和方案的人
      • A(同意,Agree)= 其意见必须被采纳的人

        通常是法务人员,他确保每个人的建议在法律上合规
      • P(执行)= 执行决策的人,所以也应该考虑他的建议
      • I(输入)= 那些通常会提供有价值输入的人
      • D(决定)= 做决定的人(决策者)

        关于决策者,可参见下文关于亚马逊决策相关的小节)
        • 如果是类型1决策(做出决策后不可逆转的),决策者应该是CEO。
        • 如果是类型2决策(可逆转),决策者应该是除CEO之外的其他人。
    • 在文档中为上述每个人留出写评论或建议的位置。
  2. 接着R联系所有的A、P、I以征求他们的意见。在收到这些意见后,文档转给D评审。
  3. R安排一个决策会议,邀请的与会人员包括D、A、I和P。
    • 如果问题很紧急,R尽早安排会议。
    • 如果问题不紧急,R可以在下一次的团队会议中加入决策会议这个议题(当问题不紧急时,这样更高效)。
  4. 在决策会议中,D通读文档。如果D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提出。如果在5分钟内讨论出完整的答案,他当场做出决定。否则,他会要求在文档上再次进行一轮书面反馈以解答他的问题。在下次的团队会议上,继续评审这些回复,再做决策。
  5. 一旦D做出了决策,就把它写下来(也可以委托R),以及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包括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最后,D在公司内发布决策。

这篇文档是一个RAPID样例:The timing of social events

公司启动此流程后,有助于跟踪正在处理的所有RAPID,也有助于收集有关如何改进流程的反馈。对此,我推荐使用文档跟踪。

  1. 创建一个工作表,跟踪已创建的每个RAPID(附上RAPID文档的链接),明确R和D的人选、决策会议将何时举行(或已经举行),以及所有下一步行动都完成的时间。
  2. 在RAPID流程上创建反馈(喜欢/希望)文档。在每次决策会议之后,要求参与者写下他们的反馈,直到流程运行顺畅为止。

类型1与类型2决策

亚马逊的CEO 贝索斯(Bezos)在其标志性的《2015年股东信》中,向我们介绍了轻量级的分布式决策。他写道:

有些决策是单向、不可逆转(或几乎不可逆转)的,这类决策必须有条不紊、谨慎、缓慢地进行,在做决策之前应该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论证。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当发生某些我们不希望看到到或意料之外的情况时,我们无法回退到原点。这类决策,我们称之为类型1决策。但大多数决策并非如此,它们是可变的、可逆的,即是双向的。如果做出了不完美的类型2决策,不必一条路走到底,随时可以回退到原点,重新做决策。判断力强的个人或团队有能力,而且应该迅速做出类型2决策。

随着组织不断扩张,我们似乎倾向于在大多数决策中使用重量级的类型1决策,但实际上很多本应是类型2决策。这造成了一种严重的后果:害怕出现风险,不敢实践,使我们变得不再敢于创新。我们必须找到方法避免或改变这种趋势。

每次做出决策,应该先明确,这是类型1还是类型2决策。如果是类型2,则你的任意一个下属可以作为D(RAPID流程中的决策者)做决策。这样决策很省时间,同时也是锻炼他们做决策的好机会。多次之后,你会对下属的决策能力产生信心。



< 回到目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