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0.25 μm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工艺设计了一种全集成单片微波集成电路 (MMIC)多尔蒂(Doherty)功率放大器(DPA)。采用了新型的拓扑结构,去除了传统DPA中主路放大器的阻抗变 换器以及两路合成后的阻抗转换器,直接在主路输出匹配网络(OMN)中实现饱和点和回退点的阻抗的转换,采 取适当的阻抗,与传统电路相比,降低了阻抗转换率,拓宽了频带。此外功率分配器也采用了新颖的拓扑结构, 减少了元器件的使用,并且在DPA的匹配网络中使用集总电感的电容降低版图的面积。设计了一款工作在4.6~ 5.4 GHz的Doherty类功放,版图后仿真结果显示,饱和输出功率为40 dBm,饱和点漏极效率DE为58.9%~61.3%, 6 dB回退点的漏极效率为38.3%~45%,增益为8.4~11.3 dB,版图面积为2.4 mm×1.1 mm。
关键词:多尔蒂;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单片微波集成电路;漏极效率
0 引 言
随着无线通信领域新兴技术的发展,人们对 数据传输速度的需求迅速提升,给诸如第五代移 动通信系统(5G)带来了许多挑战[1⁃2] 。许多新的波 段,包括毫米波和 6 GHz 以下的波段,特别是 C 波 段,分配给 5G 通信来满足高数据传输速度的要 求。因此,需要采用大规模多输入输出技术来提 高频谱效率。同时,功率放大器(PA)的数量通常也达到 64 或 128 个。因此,大大降低了单位功率 放大器的功率要求。此外,单位 PA小型化来确保 系统保持合理的尺寸[3] 。基于高功率密度和高效 率的 GaN 技术的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在这 些应用中非常有前景。
具有大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的频谱高效 调制技术用来提高 5G 网络速度,这对功率放大器 的功率回退效率(PBO)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为 功率放大器的平均效率主要由其回退时的性能决 定。Doherty类功率放大器(DPA)是目前提高回退效率最常用的结构[4] 。目前科研人员已经报道了 许多类型的 DPAs[5⁃15] 。文献[10]和[11]中的 DPA 设计实现了大带宽,但是放大器的增益和输出功 率相对较低。文献[12]设计了三路的DPA可以实 现在大回退时的高效率,但是比传统设计多一路 的DPA意味着有更大的功率损耗和版图面积。文 献[13]和[14]设计的用于 5G 通信的 DPA 展现了 卓越的性能,但是饱和功率低于10 W,只在窄带下 实现了高回退效率。在文献[15]中,通过调制主路 和辅路晶体管的输出网络维持低的阻抗转换比来 达到拓宽频带的目的。然而,因为漏极偏置电感是 使用键合线实现的,所以这个DPA不是全集成的。
本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电路拓扑结构,去除 了主路分支和两路合成后的后匹配网络阻抗转换 网络。同时采用新型的功率分配器电路,达到了 降低版图面积的目的,同时降低主路的阻抗转换 比来达到拓宽频带的目的。设计了一款 C 波段高 效率、高增益的 GaN MMIC Doherty 功率放大器。 采用大尺寸晶体管来满足输出功率大于 10 W,这 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功率增益。
1 Doherty类功率放大器基本原理
1.1 Doherty类功率放大器拓扑结构
1936 年 W. H. Doherty 提出了 Doherty 功率放 大器的结构[16] 。Doherty类传统电路拓扑结构如图 1(a)所示,输入信号通过功率分配器分成两路,分 别通过主路放大器(载波放大器)和辅助放大器 (峰值放大器),最后合并成一路输出。根据设计 需求不同,功率分配器可以采用等分和不等分功 率输出,主路和辅助功率放大器也可以采用不同 尺寸晶体管进行设计。 通常主路晶体管工作在 AB类,辅路晶体管工 作在 C类工作状态。在图 1(a)中主路放大器经过 输出匹配后经过90°(λ/4,λ为波长)阻抗变换器,之 后两路合路后再经过一段 90°的阻抗变换器将阻 抗变换为常用的 50 Ω。阻抗变换器的公式由式 (1)给出,其中ZA为A点的低阻抗,ZB为B点的低阻 抗,最后计算结果如图 1(a)所示,A 点低阻抗为 100 Ω,B 点低阻抗为 25 Ω,所以,阻抗转换器的阻 抗转换比为100∶25 = 4∶1。
图1(a)中的两段50 Ω和35.4 Ω的阻抗变换线 是将输出阻抗匹配到50 Ω。图1(b)为本次设计所 采用的新型 Doherty 功率放大器拓扑结构,可以直 接将输出阻抗匹配到 50 Ω,因此可以去除主路放 大器中的阻抗变换器和两路合路之后的阻抗变换 器,这样减少了电路设计中的组件,可以减小版图 的面积,同时,因为在输出匹配中加入了负载调制 的功能,所以,输出匹配电路的设计成为重点。
在 Doherty 类功率放大器中,主要有两种工作 模式:一种是只有主放大器工作的回退状态,另外 一种是主放大器(MA)和辅助放大器(AA)共同工 作的饱和状态。在这里,我们定义“低阻抗”(只有 MA工作)和“高阻抗”(MA和AA共同工作)。 MA 和 AA 的输出功率在“高阻抗”可以定 义[17] 为
1.2 新型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图 2(a)为传统传输线形式的功率分配器的拓 扑图,图中的值由下列公式给出。 首先假设输出端口 2 和输出端口 3 的输出功 率分别为P2和P3。则定义K值为
传输线可以转化成电感和电容组成的图2(b) 中的 π 型网络,并且在 C 波段的传输线(Z 和 θ 确 定)的版图面积大于其所转化的 π 型网络的版图 面积。所以我们采用图2(b)中的转换网络(ω为角 频率)将传输线转换为 π 型网络。其中参数由下 式给出:
经过上述公式计算,可以得出图 3(a)中的集 总参数的功率分配器,这样可以减小因传输线带 来的版图面积过大的问题,同时图 3(a)中因为存 在较多电感元件,所以本设计采取图 3(b)新型等 功率输出功分器,参数求解由下式给出[18] :
采用的图3(b)的新型输出网络可以减小版图 的面积,其中 f0为频率。本次设计的 Doherty 类功 放的中心频率为 5 GHz。根据图 3(b)的拓扑结构 和公式(11)~(13)计算得到 L2=1.59 nH,C2=0.64 pF,R2=50 Ω。
2 Doherty类功率放大器的电路设计
2.1 输出匹配电路的设计
根据第1节的分析,进行输出匹配的设计。图4 为新型输出匹配电路的设计,包括主路输出网络 (OMN main),辅路输出网络(OMN aux),辅助放大 器的补偿电感 L7。本文设计的是 6 dB回退功率放 大器,由公式(3)求得 α=1,同时由公式(4)~(5)求 得饱和时主路和辅路的输出阻抗为100 Ω,此时两 路并联阻抗为 50 Ω,主路放大器在回退时输出阻 抗为 50 Ω。很明显,该匹配网络的阻抗转换率为 100∶50=2∶1,与传统结构 DPA 的 4∶1 的转换率相 比,具有频带宽和低插入损耗的优点。补偿电感L7 使得低输入功率时的辅助放大器处于开路状态,
确保此时只有主路放大器工作。
2.2 输入匹配电路的设计
图5为输入匹配网络设计,包括主路输入匹配 网络、辅路输入匹配网络和相位补偿网络。值得 注意的是,在输入网络设计中没有加稳定性网络, 这是因为在电路设计最终网络中,整体电路在全 频带内达到了稳定状态。相位补偿电路的作用是 将主辅电路调节到相同的相位,减少电路因不同 相位而导致损耗。
2.3 Doherty类功率放大器的整体设计
Doherty 功率放大器的整体电路原理图如图 6 所示。本文采用 0.25 μm GaN HEMT工艺,通过安 捷伦的先进设计系统(Advanced Design System)进
行仿真。主放大器采用 6×300 μm 晶体管,辅助放 大器采用 10×300 μm 晶体管。为了减小版图尺 寸,实现小型化的目的,采取集成电感和电容来设 计电路,避免大量使用传输线导致版图面积的增 大。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漏极电路能通过足 够大的电流,电感 L2和 L7要转换为传输线,传输线 的宽度所通过的电流一般为漏极通过静态电流的 两倍。
主路和辅助电路栅极电压分别为-2.1 V和-5 V, 确保主路和辅路分别工作在 AB 类和 C 类模式,辅 助支路电压的选取要保证在主路功率回退 3 dB (整体DPA回退6 dB)时辅助支路刚好开启。辅助 电路开启得过早或者过晚,都会影响整体的电路 性能。主路和辅路的漏极电压为 28 V,同时在栅 极和漏极电源处添加隔直电容 Cb,来减少电源带 来的杂波影响。
3 仿真结果和分析
Doherty类功率放大器电路原理图设计完成后 进行版图的设计,进而进行版图后仿真。Doherty 类功率放大器的芯片版图如图 7 所示,其面积为 2.4 mm×1.1 mm。
图8为 DPA的 S参数版图后仿真结果,在 4.6~ 5.4 GHz 的 800 MHz 带宽内,小信号增益高于 8.2 dB,输入回波损耗优于-10 dB。 Doherty 类功率放大器的增益和漏极效率 DE 版图后仿真结果分别如图 9和图 10所示。图中显 示了 DPA 的饱和输出功率为 40 dBm,在 4.6~5.4 GHz 带宽内,饱和时的漏极效率(DE)为 58.9%~ 61.3%,6 dB 回退后的漏极效率为 38.3%~45.1%, 增益为8.4~11.3 dB。
表 1给出本文设计的 Doherty类功率放大器与 同类型功放的参数对比,我们定义了 FOM 来评价 功放的整体性能。与其他文献相比,本设计的版 图面积具有较大优势,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这对 于芯片的小型化至关重要。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便携式 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功率放大器作为便携式 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尺寸成为重要的
指标。本文采用新型的Doherty类拓扑结构和功分 器架构以及较小的阻抗转换比设计了一款工作在 4.6~5.4 GHz的新型 Doherty类功率放大器,同时验 证了理论的可行性。设计的功放在相近的性能下 具有更小的尺寸,更适用于便携式设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