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软传发布消息,Python被嵌入Excel,从此Excel里可以平民化地进行机器学习了。只要直接在单元格里输入“=PY”,回车,调出Python,马上可以轻松实现数据清理、预测分析、可视化等等等等任务,甚至还能生成天气预报模型。微软的一小步,Excel的一大步,自此办公效率又大大大大得到了提升。
在一众编程语言里,Python也再上一分。Excel和Python联手的背后,不得不提到背后的推手,他就是Python之父吉多·范罗苏姆(Guido van Rossum),这位大咖如今67岁。2020年,因为觉得退休生活很无聊,于是他突然宣布加入微软。因Python在中国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他也因此被中国人所熟知,在中国编程界他被亲切地称为“龟叔”。
01、“Python之父”,编程语言的一座丰碑
童年经历激发兴趣
吉多·范罗苏姆于1956年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父母都是计算机工程师。他的家庭背景和早期接触计算机为他日后的编程生涯奠定了基础。童年时期,一台家庭电脑使他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兴趣。13岁的时候,父母给他买了一台Commodore VIC-20个人计算机,这台早期的个人计算机更是激发了他对编程技术的追求。
大学就读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1982年获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他不是一个从一而终的职场人
大学毕业后,吉多·范罗苏姆曾先后在多个研究机构工作,包括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家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CWI)、马里兰州 Gaithersburg 的国家标准及技术研究所(NIST),以及维珍尼亚州 Reston 的国家创新研究公司(CNRI)。
2005年12月,范罗苏姆带着Python语言项目加入了Google。作为加盟交换条件,Google同意版权归范罗苏姆,还允许他用一半的工作时间来维护Python。范罗苏姆则用 Python为Google编写了网页代码浏览工具。
2013年1月,范罗苏姆离开Google进入D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