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无需移动性,大数据量(上行),需较宽频段,比如城市监控摄像头。
②移动性强,需执行频繁切换,小数据量,比如车队追踪管理。
③无需移动性,小数据量,对时延不敏感,比如智能抄表。
NB-IoT正是为了应对第③种物联网设备而生。
2.特点
(1)优点
- 超强覆盖:相对GPRS来说,增加20db的信号增益。在同样的频段下,NB-IoT比现有的网络增益20dB,可更好满足厂区、管道井、井盖等这类对深度覆盖有要求的地方。
- 超低功耗:对于终端功耗的目标是:基于AA(5000mAh)电池,使用寿命可超过10年。模块在平时处于休眠状态,每天可根据程序设定自动唤醒上传数据,若没有收到请求的命令,模块会自动进入休眠,终端模块待机时间可长达8年。
- 超大连接:一个扇区能够支持数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同一基站可比现有无线技术提供50-100倍的接入数。
- 超低成本:NB-IoT无需重新建网,射频和天线基本上都是复用的。
(2)缺点
- 传输数据少。基于低功耗的机制,注定了NBIoT只能传输少量的数据到远端,因此正式应用时要么单次传输字节数少,要么传输数据间隔长。比如智能水表、气表,一般是24小时传输一次数据。这意味着依靠实时数据分析的行业应用难以推广此技术。此外,还存在寿命到期电池更换的麻烦。
- 通信成本贵。目前NBIoT通信模块还是偏贵,主流芯片厂家主要有紫光展锐、华为海思和联发科,一块NBIoT模组在20~50元左右。通信流量上,电信是20元一年,包年时间多相对便宜,中国移动资费差不多,若设备量大还有议价空间。一块水电表零售价也就一两百元,NBIoT模组就吃掉了一大块成本。
- 技术待成熟。虽然中国各大运营商号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相关建设,NBIoT技术还不是很成熟。诚然,电信云平台后面是华为公司作为技术支撑,实力强大,想必不久将来技术会成熟稳定。
- 平台对接难。电信的IOT平台走的是CoPA协议,CoPA协议对接方面复杂。虽然华为电信物联网平台上资料齐全,要和电信开放平台对接,还是要花不少时间。
3.目前主要应用情况
- 公共事业:智能水表、智能水务、智能气表、智能热表。
- 智慧城市:智能停车、智能路灯、智能垃圾桶、智能窖井盖。
- 消费电子:独立可穿戴设备、智能自行车、慢病管理系统、老人小孩管理。
- 设备管理:设备状态监控、白色家电管理、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管道管廊安全监控。
- 智能建筑:环境报警系统、中央空调监管、电梯物联网、人防空间覆盖。
- 指挥物流:冷链物流、集装箱跟踪、固定资产跟踪、金融资产跟踪。
- 农业与环境:农业物联网、畜牧业养殖、空气实时监控、水质实时监控。
- 其他应用:移动支付、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