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涵盖了95%以上Go语言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emLib.h”
#include “taskLib.h”
#include “sysLib.h”
void taskSend1();
int i = 0;
int tidSend1;
int main(){
tidSend1 = taskSpawn("tSend1",200,0,20000,(FUNCPTR)taskSend1,0,0,0,0,0,0,0,0,0,0);
return;
}
void taskSend1(){
while(1){
printf(“\n%d”,i++);
taskDelay(sysClkRateGet());}
}
这段代码就是让一个任务执行一次之后,挂起1s钟。
在windview钟taskSend被调用的情况如下图:

这张图片有3个信息值得注意:
1. 任务interrupt1是系统时钟中断任务,可以看出,每次系统时钟中断需要耗费2个时间单位来执行,系统时钟中断并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需要耗费一些时间。
2. 在没有其他任务执行,只有系统时钟中断任务的时候,系统时钟中断任务每3个时间单位就执行一次(即时钟中断每3个时间单位执行一次),从这边其实就可以推断出windview上的3个时间单位等于一个tick的时间,而前面我们知道一个tick是1/60s = 16.67ms,故时间轴的一个时间单位是16.67ms/3 = 5.56ms。
3. 我们创建的tSend1任务只需要一个时间单位就可以执行完(从任务调度的角度来说,当某个任务获得执行权的时候,当下的这个时间tick都是属于这个任务的,因此最小时间单位就是一个tick,也许这个任务很简单,还不到一个tick就执行完了)。
继续看一张图,显示tSend1任务的执行间隔,前面通过代码可知,我们设置的是1s 的时间间隔。

可以看出1s = (406-224)~= 180个时间单位。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windview时间轴上 **1s = 60 ticks = 180 个时间单位**。以后要判断时间轴的单位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两次系统时钟中断的时间间隔来计算。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涵盖了95%以上Go语言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需要这些资料,可以戳这里获取](https://bbs.csdn.net/topics/618658159)**
需要这些资料,可以戳这里获取](https://bbs.csdn.net/topics/6186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