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触摸电子设备时突然“触电”,或是设备莫名出现故障?其实,这很可能是静电放电在“搞鬼”。作为电子设备的主要干扰源,静电放电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中更严重。今天,我们就从原理、危害、测试到防护,全方位拆解静电放电那些事。
一、先搞懂:什么是静电放电?
静电放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两种不同材料摩擦时,因介电强度差异产生静电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接触其他物体时会击穿介质、形成通路,最终完成放电。
看似普通的放电过程,对电子设备却是“隐形杀手”—— 人体携带的静电,可能成为电子设备或爆炸性材料的最大威胁:轻则引发电磁变化导致设备误动作,重则损坏半导体器件,造成设备永久失效。
因静电现象在自然界无处不在,所以静电放电测试在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评估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故而为行业内所广泛重视。
二、关键环节:静电放电如何测试?
为评估设备抗静电干扰的能力,需通过静电放电发生器模拟放电现象,并依据标准开展测试。核心测试细节如下:
1. 两种放电方式
•直接放电:模拟人直接触摸设备放电,分接触放电(优先用于金属裸露表面)和空气放电(用于塑料机箱等非导电表面)。
•间接放电:模拟人触摸邻近设备时的间接干扰,通过对水平/ 垂直耦合板放电,形成静电场测试设备抗扰能力(耦合板通过 470KΩ 电阻接地,电荷不会立即泄放)。
2. 测试等级与标准
•测试等级需结合设备使用场景确定(具体等级可参考设备测试规范)。
•核心执行标准:GB/T17626.2-2018、IEC61000-4-2: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表1给出了静电放电试验时,试验等级的优先选择范围。
试验还应满足表1中所列的较低等级。
有关可能影响对人体带电电压电平的各种参数的详细情况见《GB/T17626.2-201》附录A中的A2。另外,附录A中A4还包括一些与环境安装等级有关的试验等级的实例。
接触放电是优先选择的试验方法,空气放电则用在不能使用接触放电的场合中。每种试验方法的电压列于表1中,由于试验方法的差别,每种方法所示的电压是不同的。两种试验方法的严酷程度并不表示相等的。
3. 具体测试操作
•直接放电:先以20 次 / 秒速率扫视设备,寻找敏感部位;正式测试以 1 次 / 秒速率,每个点放电 20 次(正负各 10 次)。空气放电需用半圆头电极,放电前移开电极再缓慢靠近,且电极需垂直设备表面。
•间接放电:打水平耦合板时,放电枪垂直离设备0.1m 处接触放电;打垂直耦合板时,耦合板离设备 0.1m,放电枪垂直于耦合板垂直边中心,设备 4 个垂直面均需测试。
小贴士:接触放电因不确定因素少、上升时间陡,即使电压低,测试严格度也高于同等级空气放电,因此成为首选方式。
三、如何判断测试结果?4 类评价标准
试验结果根据设备功能/ 性能受影响程度分类,具体由制造商与购买方协商确定,或参考相关标准:
•a 类:性能在规定限值内,正常运行;
•b 类:功能暂时丧失,骚扰停止后自行恢复,无需干预;
•c 类:功能暂时丧失,需人工干预才能恢复;
•d 类:硬件/ 软件损坏或数据丢失,功能永久无法恢复。
四、重点来了:如何做好静电放电防护?
从源头控制、路径优化到器件防护,7 个关键措施帮你降低风险:
1.源头控电荷:阻止电荷聚集,过量电荷及时泄放;无法泄放的静电需隔离,避免干扰关键电路;
2.外壳防护:非金属外壳加强绝缘或加金属屏蔽层;金属外壳保持导电连续,降低搭接阻抗;
3.屏幕与面板:用透明屏蔽材料保护,确保屏蔽层与外壳接地点良好接触;
4.线路处理:电源线、信号线采用屏蔽、滤波或套铁氧体磁环,屏蔽层需接地;
5.内部电路优化:明确电流泄放路径并确保通畅,敏感信号线、模块远离放电路径,必要时加屏蔽罩;
6.器件防护:在保护器件前并联放电器件(如TVS、ESD、压敏电阻);
7.串联阻抗:串联电阻或磁珠,限制ESD 放电电流。
静电放电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对电子设备的威胁不容忽视。掌握测试方法与防护技巧,才能为设备安全“保驾护航”。你在工作中遇到过静电放电相关问题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验!
准源科技提供静电放电模拟器在内的绝大部分抗扰度设备(除了辐射抗扰度,其他均为自研),涵盖军品、汽车电子、民品等方面的测试,欢迎各界朋友和合作伙伴联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