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夏天,全球裁员潮仍在持续,从硅谷科技巨头到欧洲制造业龙头,从华尔街金融机构到亚洲消费品牌,几乎没有一个行业能独善其身。
科技行业
谷歌
6月11日消息,据外媒investopedia报道称,谷歌近期宣布,向多个部门的美国员工推出“自愿离职计划”,涵盖知识和信息部门(包括搜索、广告和商务团队)以及核心工程、营销、研究和通信团队。
英特尔
继2024年全球裁员1.5万人后,英特尔传出计划7月起对晶圆制造部门裁员多达五分之一员工,估计影响全球约1万名员工。
公司计划裁员幅度为15%到20%,大部分裁员将在7月进行。
图源自网络
微软
据微软公布的信息,将从2025年7月中旬开始在全球裁员,规模超过6000人。
图源自网络
本次裁员广受关注,因为有相当比例的软件工程师被裁。据微软向美国华盛顿州监管机构提交的文件,位于华盛顿州雷德蒙的微软总部将裁员1985人,被裁员工里约有40%是软件工程师。
金融行业
花旗集团
6月5日,花旗宣布,将精简其位于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解决中心,减少约3500名技术人员。此举为花旗全球技术和业务支持部门调整的一环。
图源自网络
花旗预计,将在2025年四季度开始前完成上述技术人员的调整,之后将相应地缩减上海和大连两地的办公场地规模。
汇丰控股
2025年6月,汇丰启动股票研究部门裁员,26名分析师离职,高级管理层却全员留任,引发内部争议。与此同时,汇丰正推进全球成本削减计划,预计至2025年6月节省30亿美元,涉及业务流程优化与办公空间缩减。
制造业
西门子
3月18日宣布,德国西门子宣布计划在全球裁减约6000个岗位,受影响最严重的是数字化工业部门。到2027年9月底,数字化工业部门旗下的自动化业务将削减5600个岗位,其中有2600个位于德国。
图源自网络
大陆集团
2025年2月,欧洲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裁员7150人,电动车零部件需求仅为燃油车的60%,传统岗位如变速箱工人、燃油泵技术员永久消失。这与采埃孚同期关闭工厂裁1.2万人形成行业共振。
根据 “大陆集团十年大规模重组计划”,这家跨国零部件巨头接下来预计会裁员超2万人,相当于其24.4万员工总数的8.1%。为控制成本,大陆还希望在2027年前将研发费用率降至10%以内——低于2024年的11.8%,仍比2022年和2023年的7%高出不少。
消费与零售业
宝洁
2025年6月,宝洁宣布未来两年裁员 7000 人,占全球非制造岗位15%,同时退出部分市场的产品品类。这是其 “非核心业务重组计划” 的延续,此前已出售沙宣品牌并退出阿根廷市场。
图源自临期食品群公众号
沃尔玛
5月,沃尔玛裁员1500人,涉及全球技术与美国运营部门,以应对消费需求疲软与供应链成本压力。这与美国零售业2025年上半年裁员7.6万人的行业趋势一致。
图源自网络
J.C. Penney
4月,美国老牌百货J.C. Penney启动两轮裁员,关闭多家门店,主因线上购物冲击与库存积压。零售行业整体受关税政策与消费降级影响,裁员规模同比激增274%。
裁员潮背后
许多公司明确表示,裁员是为了将人力和资金从低增长、非核心的项目中抽离,集中投入到AI领域。例如,Salesforce和Block的裁员都旨在将预算和人力资源转向AI计划。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则将更多精力投向AI基础设施和核心AI人才,削减其他非AI核心部门或冗余岗位。
说得好听点,这是一种“结构性裁员”,目的在于优化人员结构,以适应AI时代对人才和技术能力的新要求。一些公司甚至在大量招聘AI人才的同时,裁减非AI岗位,这便是所谓的“AI驱动裁员”,不得不说,这深刻改变了公司的人才构成和战略优先级。
对于个人而言,不断学习新技能,尤其是AI相关技能,将是立足未来的关键;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在削减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核心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并高效地将资源投入到真正具有增长潜力的AI领域,将是其未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不论是否承认,我们都已正处于一场行业性资源重组的中场。裁员不是终点,而是信号:一个由AI主导的新产业结构,正在从“人才—组织—资本—战略”各层面全面展开。
这场变革远未结束,它正加速塑造着未来科技产业的格局。此时,既是压力测试,更是追赶窗口。
转载自:Offer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