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静校正
主要将在这里介绍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的具体情况与之后的规划(仅供个人观看,其它人可忽略)。
背景知识
1. 一对<炮点, 检波器> 获得的数据,反映了炮点与检波器中间位置垂直方向的地质信息。该数据称为一个道(trace),可表示为长度等于 n n n的实数向量,其中每个分量表示相应时间(可换算为深度)的振幅。
2. 对应于同一地理位置的 k k k个道组成一个道集(trace set),可表示为 n × k n \times k n×k 的矩阵。
3. 为了获得该条直线上的整体地质信息,经常需要对多个点进行观察,假设该地面上有 d d d 个点,最终结果则是一个三维矩阵 V V V。
V 3 = ( v l i j ) d × n × k (1) V_3 = (v_{lij})_{d \times n \times k} \tag{1} V3=(vlij)d×n×k(1)
4. 为了获得某个区域的整体地质信息,需要对多条直线进行观察。若该区域一共有 m m m 条直线可供观察,最终结果会变成四维矩阵。
V 4 = ( v g l i j ) m × d × n × k (2) V_4 = (v_{glij})_{m \times d \times n \times k} \tag{2} V4=(vglij)m×d×n×k(2)
道集的实例
1. 假设在某一个地区的一条直线 s s s 上一共有 d 个点 P = ( p 1 , … , p d ) P = (p_1, \dots, p_d) P=(p1,…,pd),其中每一个点都有固定的偏差 O = ( o 1 , … , o d ) O = (o_1, \dots, o_d) O=(o1,…,od), o d o_d od 为实数。则某一道 trace (由第 i i i 和第 j j j 个点产生) 与标准模型的偏差 o i j o_{ij} oij 由 (3) 式决定。
o i j = o i + o j (3) o_{ij} = o_i + o_j \tag{3} oij=oi+oj(3)
2. 假设我们现在对第 5 个点 p 5 p_5 p5 进行观察,每 0.1s 接收一次振幅波动,那么在 1s 之后就会获得长度 n = 10 n = 10 n=10 的一个 trace,具体如下表 (该道的偏差为 o 19 = 0 o_{19} = 0 o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