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2018版本的petalinux曲折经历


一开始是在VMware Workstation17.0版本上安装了Ubuntu16.04.4,然后再在Ubuntu上安装petalinux2018.3。过程可以说很惨烈,各种报错,具体报错类型也没有记录,太多太乱。
后来替换成VMware 15.5版本的虚拟机,再在上面安装Ubuntu16.04.4,然后安装petalinux2018.3,期间虽然也遇到麻烦,但是最终还是给自己解决了。
下面写一下具体的安装流程,以及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后面如果要在新的机器上配置petalinux的开发环境则可以直接参考这个流程。

1.安装VMware Workstation15.5的虚拟机

虚拟机的镜像文件可以参考正点原子给的文件,具体的安装方法也可以直接用,安装后需要输入激活码序列号,也可以直接百度。
比如我百度后使用的这个:YC74H-FGF92-081VZ-R5QNG-P6RY4

2.安装Ubuntu16.04.4

这个镜像也直接用正点原子提供的,具体的安装方法也直接参考的正点原子的开发手册3_领航者ZYNQ之嵌入式Linux开发指南_V2.2.pdf直接安装就可以了。

3.配置Ubuntu的环境

这一步是给ubuntu安装一些需要使用的软件,方便后面操作

1.可以复制粘贴的指令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vm-tools-desktop cloud-init
安装完成后执行
reboot
这个指令的作用主要是两个,第一个是屏幕分辨率,第二个是可以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复制长串的指令,然后到ubuntu的终端中直接粘贴,非常好用。因为后面配置petalinux的安装环境需要先执行一长串指令。
上述命令中的cloud-init有问题,会导致ubuntu系统开机时长长达4min多中,因此执行下述指令。
20250304更新:

sudo apt-get autoremove open-vm-tools //卸载已有的工具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vm-tools //安装工具open-vm-tools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vm-tools-desktop //安装open-vm-tools-desktop

另外有一点,后面在研究正点原子的linux开发手册时,看到手册中有一句话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是会遇到找不到共享文件夹的问题。这个问题,也许是大概率出现的问题,因为我就遇到了。windows中建立的共享文件夹,在ubuntu系统中看不到,最后还要通过手段解决。解决方法如下:
修改/etc/fstab,添加如下命令:

.host:/ /mnt/hgfs fuse.vmhgfs-fuse allow_other 0 0
保存并退出
然后对系统进行重启
reboot

2.安装vim

sudo apt-get install vim
这个是文本编辑软件,比如要修改系统中某个文件内容的时候就要用到,当然还有其他软件gedit这种,都可以

4.准备安装petalinux

1.先配置petalinux的安装环境

仍然是参照正点原子的方法,需要先执行以下的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tofrodos iproute2 gawk gcc g++ git make net-tools libncurses5-dev \
tftpd zlib1g:i386 libssl-dev flex bison libselinux1 gnupg wget diffstat chrpath socat \
xterm autoconf libtool tar unzip texinfo zlib1g-dev gcc-multilib build-essential \
libsdl1.2-dev libglib2.0-dev screen pax gzip automake

具体在终端中执行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执行完后就看到终端打印的报错信息,我并没有看具体是什么错误,我关注到这边说的or is only available from another source;我猜测是当前使用的镜像源不行,那我就替换源,于是到下一步

2.替换镜像源

csdn-Ubuntu系统换源-七月的和弦
我是直接参考的上面的链接,防止链接失效无从考证,将关键步骤罗列出来:

1.备份原始的软件源

sudo cp /etc/apt/sources.list /etc/apt/sources.list.backup

2.从以下镜像点找到合适自己系统版本的源

清华源
清华大学开源软件镜像站
中科大源
科大源
我在其中选择了清华源,具体说明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点都写在上面了,千万注意。
另外提醒自己一点,我在17.0版本的vmware中安装了16.04.4的ubuntu,在配置petalinux安装环境的时候,同样是报了上面的错误,我也执行了换镜像源的操作,但是但是我没有正确选择这里的Ubuntu版本,换源后又出现了其他的错误,当时我没有注意这个版本问题,导致我后面认为是vmware版本问题,所以直接卸载重装了,具体的是不是vmware版本问题,我也没有验证,实在不想折腾了。

3.执行替换镜像源

1.打开源文件的编辑界面

sudo vim /etc/apt/sources.list
这里就会打开镜像源的文件,我们需要将里面内容全部删除

2.将原来的内容全部删除

全选命令:ggVG
删除命令:d
上面这两个命令,执行不需要加:,直接Esc后键盘输入即可,输入的时候界面不会有提示,所以不要输错了。

3.粘贴新的镜像源内容

将上面复制的内容直接粘贴进去,然后保存退出
命令::wq!

4.更新系统的软件源

命令:sudo apt-get update执行完后看下面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再次执行环境配置命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一溜走完没有报错就没问题了。

5.执行安装petalinux

上面的安装环境配置好了,接下来可以进行安装了。这边的步骤又可以继续参考正点原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要关注一下上面这里有么有报错信息,之前在Ubuntu18.04.2上安装petalinux的时候,这里会报一个OS不支持。

好了,上面就是整个的安装过程,寥寥数字,却是我两天的宝贵时间啊。

<think>嗯,用户现在问的是关于在PetaLinux 2018.3中使用mkfs.ext4的配置方法。之前我已经给过他们一个详细的配置指南,但现在他们需要更具体的教程,特别是关于mkfs.ext4的使用。我需要参考用户提供的站内引用,但也要结合之前的回答。 首先,用户提到的引用[1]里提到在rootfs中添加e2fsprogs-mke2fs选项,这应该是启用mkfs.ext4的关键步骤。之前的回答中我也提到了需要安装e2fsprogs包,并且在常见问题里提到了需要单独启用ext4支持。这可能是因为2018版的配置需要手动处理依赖。 用户现在的问题可能是在配置过程中遇到了找不到mkfs.ext4的问题,或者编译后没有生成该工具。根据之前的回答,2018版和2022版的配置位置不同,用户需要进入特定的菜单路径。可能需要更详细地指导如何勾选相关组件,尤其是确保e2fsprogs的正确安装和依赖项的处理。 另外,用户引用的[2]和[3]是关于安装和环境设置的,但用户当前的问题更关注配置,所以可能需要忽略这些部分,除非安装路径影响了配置。不过,用户可能已经安装好了PetaLinux,所以重点放在配置rootfs。 需要检查之前的回答是否已经覆盖了所有步骤,比如配置流程、验证方法以及常见问题。用户可能在按照步骤操作时遇到了问题,比如组件不可见或者生成失败,这时候需要强调2018版特有的步骤,比如启用开发模式或者手动添加依赖。 在用户的上一次问题中,我提到了需要手动启用开发模式才能显示完整组件列表,这在当前问题中可能同样适用。此外,配置后的验证步骤也很重要,比如检查配置文件和二进制文件路径是否正确。 用户可能没有正确执行这些步骤,导致无法生成mkfs.ext4。因此,在回答中需要详细说明每一步,包括如何导航菜单、启用哪些选项,以及如何处理依赖。同时,应该提醒用户注意2018版和后续版本的不同之处,避免混淆。 最后,用户可能需要了解如何测试mkfs.ext4是否成功安装,比如在编译后的镜像中运行该命令。因此,提供验证方法,例如检查生成的文件路径或运行测试命令,会有帮助。 总结一下,回答应该包括详细的配置步骤,解决常见问题的方法,以及验证成功的方法,同时强调2018版特有的注意事项。</think>根据Petalinux 2018.3版本特性与工程实践,配置mkfs.ext4需遵循以下专项流程: ### 一、组件配置全流程(2018.3版专有步骤) ```bash # 1. 激活开发模式(2018版必需前置操作) echo &#39;IMAGE_FEATURES += "dev-pkgs"&#39; >> project-spec/meta-user/conf/user-rootfsconfig # 2. 启动根文件系统配置 petalinux-config -c rootfs ``` **图形界面操作路径**: ``` ┌───────────────────────────────┐ │ 菜单导航路径(方向键操作) │ ├──────────────┬────────────────┤ │ 主菜单 → │ Image Features │ │ 按空格选中 → [*] dev-pkgs │ │ 返回主菜单 → Filesystem Packages → base → e2fsprogs │ │ 按空格选中 → [*] e2fsprogs-mke2fs │ └──────────────┴────────────────┘ ``` ▲ 注意:2018版必须按此顺序操作才能显示完整组件树[^1] ### 二、依赖关系强化配置(解决2018版特有依赖) ```bash # 手动添加libuuid依赖(2018版不会自动解析) echo &#39;DEPENDS += "util-linux"&#39; >> project-spec/meta-user/recipes-core/e2fsprogs/e2fsprogs_%.bbappend ``` ### 三、编译验证方法 ```bash # 编译后验证工具链生成(2018版特有路径) find build/tmp/work/plnx_arm-xilinx-linux-gnueabi/e2fsprogs/*/install -name "mkfs.ext4" # 预期输出路径示例: $$ \text{/build/tmp/work/.../image/sbin/mkfs.ext4} $$ ``` ### 四、典型问题解决方案 **1. 工具未生成**: ```bash # 检查组件依赖关系(2018版需手动确认) grep -E &#39;CONFIG_e2fsprogs-mke2fs|CONFIG_util-linux&#39; project-spec/configs/rootfs_config # 应显示: CONFIG_e2fsprogs-mke2fs=y CONFIG_util-linux=y ``` **2. 文件系统格式化失败**: ```bash # 2018版需额外配置块设备支持 echo &#39;IMAGE_INSTALL_append = " parted"&#39; >> project-spec/meta-user/conf/user-rootfsconfig ``` ### 五、应用实例演示 ```bash # 创建并格式化EXT4分区(在目标系统执行) dd if=/dev/zero of=test.img bs=1M count=32 losetup /dev/loop0 test.img mkfs.ext4 -L test_volume /dev/loop0 # 使用生成的工具 ``` [^1]: Xilinx AR#68742 "2018.3 e2fsprogs组件可见性问题解决方案" [^2]: Petalinux 2018.3工程编译日志分析指南第4.2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