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物理装置,由实在的器件组成,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软件系统:一部分是在硬件系统的基础上运行的各种各样的程序,另一部分是各类文档。仅有硬件没有配备软件的计算机——裸机。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五部分——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组成;其中,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中央处理器(CPU)
3、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OS、程序设计语言、系统监测诊断程序、编译系统和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管理软件、办公软件、应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以及为用户需求开发设计的软件。
【我真的好喜欢表格】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硬件系统 | 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 【裸机】 | |
软件系统 | 系统软件 | 操作系统OS、程序设计语言、系统监测诊断程序、编译系统和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 【买的新电脑】 | |
应用软件 | 管理软件、办公软件、应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以及为用户需求开发设计的软件 | 【下载软件以后的电脑】 |
(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冯·诺依曼原理
(1)认识一个人,美籍匈牙利科学家 冯·诺依曼 —— “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 ,提出 “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 的计算机体系设计思想。
(2)思想
· 计算机硬件设备由______五部分组成;
·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
· 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思想)
这个视频蛮清晰的,将数据从输入设备送到存储器,然后控制器控制运算器对存储器里的数据进行运算,然后将结果送到存储器,控制器控制存储器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进行显示。
【来源:B站视频】
2、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计算机工作的原理 把整个过程按照一定的规则一步一步地分解,这些分解出来的步骤就是一些基本操作,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执行这些基本操作就可以完成整个操作。【分而治之】
计算机完成某个操作所发出的命令称为指令;使用者根据解决某一问题的步骤,选用一条条的指令进行有序的排列,计算机执行了这一指令序列,就可以完成预定的任务,指令序列称为程序。
(三)中央处理器
1、运算器
算术逻辑部件、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的位数决定了CPU的字长。
定义 | 负责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 |
功能 |
实现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暂存参与运算的数据和某些中间运算结果; 挑选参与运算的数据,选中被执行的运算功能,并将运算结果输送到所要求的部件中 | |
构成 | 算术逻辑部件 ALU |
① 有两个输入口:一个与累加器连接;另一个与通用寄存器连接; ②有两个输出端:一个输出运算结果送到累加器或指定部件,一个输出表示运算结果的状态标志位输送到状态寄存器 |
累加器 | 存被操作的数和中间运算结果 | |
状态寄存器 | 标志寄存器,用于存放运算中产生的状态信息 | |
通用寄存器等 | 是一组寄存器,运算时用于暂存操作数和数据地址 |
【本来对它没什么感觉,突然找了张图,这不是我通用里学的逻辑门吗哭泣】
2、控制器
【类似于大脑发出指令】
定义 | 计算机的控制中心,用来实现计算机本身运算过程的自动化 |
作用 | 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功能,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按照指令功能的要求进行所需要的操作 |
过程 | 它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分析指令,产生一系列的控制信号,去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地工作,并控制程序的执行顺序。因此,控制器是计算机指令的执行部件,其工作是取指令、解释指令以及完成指令的执行。 |
组成 |
指令指针寄存器(产生及存放下一条待取指令的地址); 指令寄存器(存放正在执行的指令); 控制逻辑电路(产生执行微操作所需的控制信号); 时钟控制电路(产生指令执行过程中所需的时间控制信号) |
时钟控制电路要与控制逻辑电路配合才能使指令正确执行 |
3、寄存器
定义 | CPU内部的临时存储单元 |
功能 | 用于存储运算中的数据、中间结果、地址和状态信息等 |
CPU中寄存器的数量会影响CPU运行速度,增多可以使CPU执行程序的时候把较多的数据存放在寄存器,减少访问存储器的次数,提高CPU的运行速度;但不能太多,会导致寄存器地址编码位数增加,使得指令长度增加 | |
位数 | 寄存器的位数一般与算术逻辑部件、数据总线的位宽一致的 |
分类 | 数据寄存器、存放地址的寄存器、存放控制信息的寄存器、存放状态信息的寄存器和其他寄存器 |
(四)存储器
1、存储器的定义和功能
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记忆部件,是计算机各种信息存放和交流的中心;基本功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按照指定地址存入和取出信息;
为了解决存取速度、存储容量、存储器件价格这三个方面的矛盾,人们提出了多层次存储系统的概念。按多层存储系统的概念,计算机的存储系统由高速缓冲存储器、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软盘存储器、硬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优盘等组成。
2、存储器的分类方式
硬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和磁带存储器组成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的作用是存储当前计算机运行中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一般光盘存储器和磁带存储器用于存储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
存储介质的材料 |
半导体存储器(主存储器); 磁表面存储器(软、硬盘存储器); 光存储器(CD-ROM,利用激光读写信息) | |
存储器的工作方式 |
随机读写存储器(主机的RAM \ Cache \ 软硬盘存储器 \ U盘); 顺序读写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按某一运动方向查找再读写信息 只读存储器(主存中的ROM、CD-ROM)——只能读出,不能写入 |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
3、内存储器(主存)
简介 | 内存储器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件,由存储单元构成,每个存储单元由若干个二进制位组成,每个存储单元有一个地址(若地址码有10位二进制,可以表示2的10次=1024个地址,也可说是内存储器有1KB的存储容量) |
组成 | 随机存储器RAM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和只读存储器ROM |
作用 | 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程序所需的数据。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
随机存储器RAM | 根据需要随时按地址读出/写入内容,用于存储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 |
· 断电后RAM里的内容全部丢失 · 静态随机存储器和动态随机存储器 · SRAM 用在比内存小得多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等 · 常用DRAM,包括地址寄存器、存储单元和数据寄存器 |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 CPU和主存储器之间的一种规模小但速度快的存储器,存储的是RAM中部分存储单元内容的副本。 |
· 断电后内容丢失 · 一般采用静态随机存储器 SRAM(上面) · 不能增加主存容量 · 目的是提高CPU读写程序和数据的速度 |
只读存储器ROM | 内容不能用普通方法写入,计算机运行时只能读出。 |
· 数据不易丢失,一般存储计算机系统中固定的程序和数据。 · 分为:普通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 |
4、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
定义 | 作为主存储器的后备和补充,特点是容量大、成本低、存取速度慢,可以永久地脱机保存信息。 |
软盘存储器 | 逐步被淘汰 |
优盘 | 利用闪速存储器在断电后还能保持数据不丢失的特点而制成,不仅具有RAM存储器可擦、可写、可编程的优点,而且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
移动硬盘 | 容量大,数据存储安全可靠,采用硅氧盘片 |
闪存卡 | 也成为常见的移动存储器,常见的有CF卡/SD卡/MMC卡/记忆棒/SM卡/XD卡 |
(五)输入、输出设备
1、输入设备: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设备。比如:键盘、鼠标、扫描仪、条形码阅读器、触摸屏、手写笔、语音输入设备,以及图像、视频输入设备等;
2、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以能为人或其他设备所接受的形式输出。比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投影仪、音箱等。
显示器 |
显示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像素、分辨率、屏幕尺寸、点间距、灰度级、对比度、帧频、行频、扫描方式(隔行 / 逐行)。 灰度级——与图像层次及像素的亮暗程度有关; 彩色显示器的灰度级表示彩色的种类。 |
投影仪 |
CRT(阴极射线管)——航空航天、遥控监控行业 LCD(液晶显示)——最广泛 DLP(数字光学处理)——应用于超便携式系统 DLV(数码光路真空管)——超大规模指挥中心、会议中心、娱乐场所 |
数码相机DC | 光敏传感器 |
数码摄影机DV | 取景系统、控制系统、成像系统、存储系统和电源 |
(六)总线的组成与类型
1、总线的分类
(1)按功能分
内部总线 | CPU内部连接各寄存器和运算部件的总线 | |
系统总线:连接CPU和计算机内部其他高速功能部件的总线 | 数据总线 | 传送数据,双向的,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每次能同时传输信息的位数,数据总线的宽度等于计算机的字长(16/32/64) |
地址总线 | 传送主存与外设的地址信息;是单向的 | |
控制总线 | 指明数据传送的方向、中断控制和定时控制;是单向的 | |
外部总线 | I/O总线、通信总线。是微机系统之间或微机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信息传递的通路。 |
(2)按传送的数据格式:串行、并行总线
(3)按时序控制方式
同步总线 | 数据收发双方按统一的时间节拍发送和接收总线上的数据 |
异步总线 | 采用应答方式传送数据 |
2、常见的微机系统总线
总线体现在硬件上就是计算机主板,主板上配有CPU、内存条、显示卡、声卡、网卡、鼠标和键盘等各类拓展槽或接口。主板的主要指标是:所用的芯片组,工作的稳定性和速度,提供插槽的种类和数量等。
概念 | 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系统总线有ISA总线、PCI总线等 | |
系统总线 | 用于连接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总线 | |
局部总线 | 从CPU芯片上引出的信号线 | |
标准局部总线 | 在CPU信号线基础上定义的信号线使用标准,PCI是标准局部总线 |
常见的微机系统总线 |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 |
工业标准结构总线,或者AT总线; 最早的通用型总线; 逐渐被 PCI 总线替代 |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 |
外围设备互连总线; Intel 公司推出的一种标准局部总线; 采用32位高性能总线结构,可拓展到64位,与ISA总线兼容 | |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AGP) |
加速图像接口; intel 公司推出的一种3D 标准图像接口; PCI-E的出现,它逐渐被淘汰 | |
PCI-Express(PCI-E) |
一种通用的总线规格; 由Intel 提出,是目前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取代PCI 总线和AGP总线【都取消了还学啥】; 优点:数据传输速率高、点对点串行连接、支持热插拔以及热交换 |
【以后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