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联系导师可以说是保研夏令营和预推免里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多数保研er们夏令营都会报名很多个院校,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使联系导师这关键一步能够走得既漂亮又稳当,就成了每一个保研er的必修课。
那么,如何合理规划联系导师的时间呢?就让岛主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不同院校联系导师的最佳时间吧!
01
不同院校层次联系导师的最佳时间
01
冲刺院校——发布夏令营通知之前联系
对于冲刺院校,大家肯定是最想去的,自然我们要抓住尽可能一切机会,所以在夏令营通知出来之前就可以开始联系导师了,最晚在官网发布通知的时候,要告诉导师自己即将报名贵校的夏令营。然后看导师给你的反馈是怎样的,如果导师对你感兴趣的话,可能会提前单独约你电话或者腾讯会议交流。
如果导师对你非常满意的话,只要入营后面试好好表现问题基本不大。如果这个导师他心里已经确定了招生的候选人名单,你也会尽早得到反馈。
这个时候导师可能会跟你说你的背景与他的研究方向的契合度不是很高之类的。直接一点的导师也会讲他这边目前已经有合适人选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该导师可能今年不招人了。总之,就是相当于被该导师拒绝了,不过在夏令营前期阶段就被拒绝了绝对是一件好事,这样你还有充足的有时间给其他导师发邮件,还有很多选择。
岛主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冲刺院校而言,联系导师也不要太早,如果联系的太早的话,到了参加夏令营时很可能导师已经忘记你是谁了。因为导师一般都是很忙的,每天有各种事情要处理,所以这个时候联系导师只是为了给导师一个良好的基本印象,以及表达你想做他的研究生的述求,为夏令营期间找他详聊(即互相面试)做好铺垫。
02
中等院校——入营后联系
对于中等院校,在大家的夏令营入营通知出来之后联系即可,这个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安排,不用像冲刺院校那么急,报完名就马上联系。主要是刷一下存在感,入营后联系是对你的面试有帮助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联系导师,不要觉得是中等院校就不需要联系导师。
联系导师的学生往往很多,所以通常情况下导师的回复会比较官方,比如“很高兴你对我们的课题组/我们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期待在夏令营见到你/夏令营期间我们详聊”,对于中等院校而言,能收到这样的回复基本也就可以了,然后参加夏令营的时间记得一定尽早去找该导师聊一聊,在聊之前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果你的条件很优秀或者导师刚好认真看了你的简历的话,他可能会在邮件中多说两句,当然这种情况下你被他收为学生的潜在概率会大大提升。
对于中等院校而言,如果联系的太晚了的话,比较抢手的老师可能已经确定好了几个心仪的候选项了(通常都是在导师所在学校读本科的同学)。这时候除非你非常非常优秀,否则可能你的邮件直接石沉大海了……
03
保底院校——可以不联系
对于保底院校,一些海王会觉得自己即便拿到这个学校的offer最后可能也不会去,因此岛主建议可以不联系,不要给自己增添负担,因为你一旦联系了一些保底院校的导师,导师可能也会纠缠你不放,本身事情就很多,你还要每天痛苦于怎么和导师“勾心斗角”。
岛主
如果到夏令营后期,你还是没有拿到冲刺院校或者中等院校的非常稳定的offer的话,建议大家考虑开始联系保底院校的导师,因为相对于保底院校而言大家的本科背景不错,所以保底院校的导师相对容易联系,有比较大的容错空间。
02
不同committee制院校联系导师最佳时间
弱committee制
弱committee,即导师在招生录取中的话语权要大于招生办老师,录取名额是下发到导师的。话句话说,只要导师愿意接收你,招生办那边的考核通常就是走个过场。
如果保研er的目标院校是弱com,那么就需要尽早联系导师,和导师确定名额,一旦和导师沟通顺利,并且在夏令营面试过程中正常发挥,那拿offer基本不成问题。
所以对于弱com的院校,大家尽可能地要早点联系导师,一般建议大家在夏令营通知出来之后就开始联系,给导师留出足够的和招生办交流的时间,以确保大家在夏令营中取得更稳定的成绩。
岛主
典型的弱com院校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电院直博项目,虽然需要通过招生办组织的面试之后才有资格和导师双选,但是实际上面试是不刷人的,全员通过,因此能否在面试之前得到导师的名额,就决定了面试之后和导师双选的结果,很多保研er就是虽然通过了面试但由于没联系好导师而与上交电院的offer擦肩而过。
再比如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导师在面试中和你进行简单的交流,如果有意愿收你,那么就会在面试后找你深入沟通,并向招生办推荐你为优秀营员,即得到offer。
强committee制
强committee,即目标院校的招生办权力要强于导师。这样的院校招生办考核占比大,导师没有很大的话语权,学院招生办决定学生是否被录取。如果保研er没有通过学院的考查,那么即使联系的导师给了名额,也没有办法获得院校的offer。
因此,对于诸如此类的院校,大家可以不用提前联系导师,把时间和精力着重放在那些冲刺院校和弱com的院校上,以及充分地准备强com院校的面试、笔试等,等到面试结果出来之后,再拿着面试成绩去联系导师。
比如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里的计算机方向,其夏令营考核方式是笔试、机试和面试,对于机试而言考察的是大家的编程硬实力,老师一般很难捞人,因此是偏向于强com的。再比如北大软微学院,能否入营,主要看的是大家的考核成绩排名,排名不达标的话再联系好导师也无济于事。
那么哪些院校是强com院校、哪些院校是弱com院校呢?岛主在这里为了帮助大家省去繁琐的搜集信息的时间,也已经整理好了230所CS院校的强弱com信息!快来一表get目标院校强弱com情况,然后决定是否要联系导师吧!
扫描海报上方的二维码
即可参与活动
免费领取上述资料!
03
联系导师邮件写作要点
联系导师时一定要好好斟酌邮件的内容,这也是联系导师时非常重要的一步。
► 首先,语言要真诚、有礼貌,要表明自己发邮件的目的。大概包括:自己对导师研究方向的兴趣,本人的简介以及想要跟从老师认真求学的意愿。
► 其次,在发送给老师之前可以先发给自己,检查开头称呼、字体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附件添加与否等信息;给老师发邮件的时间最好在晚上22点以后,这样老师第二天看到的第一封邮件就是你的,有效接收率会高一点。
► 最后,收到导师回复的邮件后,先明确导师的意向和态度。如果老师也有收留的意愿,那么及时给老师回复表达感谢的邮件;如果老师委婉拒绝了,也要给老师礼貌地回复,一是出于礼貌,二是如果老师后面又有名额多出,可能会回头来联系你,这样做可以为自己留一个选择。
04
注意事项
01 有些院校为轮转制,暂时不用联系
如果你的目标院校刚开始并不会确定导师,而是轮转实验室的话,那就暂时可以不用联系导师,一心一意准备参加夏令营的相关事项即可。
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部分研究方向的学硕,在夏令营期间是不需要区分具体导师的,这种情况就不需要着急联系导师了。
02 可以根据情况更换导师联系
如果你已经参加完夏令营,在等优秀营员的通知,并且你的意向导师貌似对你不是很“上心”,那么你可以试着多联系几个导师,为之后多留几个选择,争取拿到稳稳地offer。
这个时候,也有可能出现多个导师“撞车”的情况,不过以大部分导师“身经百战”的经验而谈,他们都会理解学生的这种联系多个导师的行为的,因为夏令营本身就是一场双向选择,大家只需要及时、礼貌、诚实地回复导师即可,在自己有路可选的同时,尽量不要浪费老师的名额。
这种情况,同学们可以回复诸如“老师您好,我这边也想留点时间考虑考虑其他的研究方向,过段时间回复您”“老师抱歉,我可能不能来您这里了”等话术。
03 不要抱有太大期待
老师愿意回复,大概率是有名额的,只是这个名额可能还没定。任何一个导师不会在你们还没见过面的时候,就仅凭简历来表明录取你的意思,所以不要抱着很大的期待想着得到直接被录取的回复,也不要觉得老师回复非常“官方”,看起来像是群发,你就感到很失落,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老师不回复邮件,可能有三个原因:①没有看到邮件;②名额已经满了;③委婉拒绝。老师邮件比较多,没看到很正常,或者是已经收了其他保研的同学,暂时没有名额了。
岛主
所以,如果联系的导师长时间都没有回复,大家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后再写一封邮件,邮件内容包括:简短自我介绍,表明曾在何时已经发送过邮件,再次表明自己的请求。
如果你身上已有一些offer,那么这个时间间隔可以稍长一些,比如一周或十天左右;但是如果你身上目前并没有很满意的offer,那一定要多多给老师发邮件,尽早有一份安心的offer,比如可以隔两三天发一次。如果发了三四次还是没得到有效回复,那你可能就得考虑换一个导师了。
BAOYANDAO
写在最后
夏令营的人员流动非常大,这不仅是一场成绩战、经验战、信息战,这更是一场从头到尾的心态战,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稳定的心态,才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成果。
总之,联系导师时大家一定要实事求是,用自己的真诚与执着去打动老师,并且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在最佳的时间联系不同院校的心仪导师,希望大家都能成功保研,选到理想的导师和学校,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