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测试用例编写
1.在原本测试用例的基础上,再次放大用例描述的模糊度,以利于用例可用于相似但细节不同的功能。
以登录界面的字符长度为12双字节的用户名提示框为例:
原始用例步骤:在登陆用户界面输入框输入11哥个中文字符。
修改后的用例步骤:在登录界面输入不超过字符限制的用户名。
点评:原始用例步骤仅适合登陆界面用户名字符长度限制为11以上的编辑框。修改后的用例可用于任何字符长度的用户名编辑框。此方法还可用于对流程描述,如”进入编辑用户名界面”可替换为”编辑用户名”。
2.建立较为完善的基础用例库,项目用例作为基础用例库的子集存在。
这样的用例库在针对单个功能时,存在多种不同的描述和设计。如1点的模糊程度不同可作为相同用例的不同两支用例存在。而在以后的实际项目中,根据项目实际需求,从基础用例库筛选合适的用例组作为项目用例组。
3.软件测试用例的编写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测试用例编号
2.测试项目
3.测试标题
4.重要级别
5.预置条件/前提条件
6.操作步骤
7.预期结果/期望结果
8.测试结果/实际结果
9.复现概率
1.重要级别
也叫优先级,一般都是和缺陷的严重程度对应的。
一般可以把优先级分为三种:
高(Highs):保证功能性是稳定的,是按照需求的正常使用和实现点进行用例设计的,重要的错误和边界测试的测试用例的集合。
中(Mediums):更全面的验证功能的各方面,包括流程中的各个节点出错情况、异常情况测试、中断、UI展示、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测试用例设计
低(Lows):不常被执行的测试用例。比如压力和性能测试用例设计,接口测试用例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从低级别变化到了中级别。
一些管理软件中也分为严重,重要,轻微等级别。只是名称的不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要根据项目内容及bug详情来做具体的判断。另外还有一种小版本确认测试,也称为“冒烟测试”,其重要级别要优于高级别,但并不是所有项目必须。
2.预置条件
对测试的特殊条件或配置进行说明。
3.操作步骤
要求简介不冗余,思路清晰,能快速定位,并且步骤中还要包含设备或操作环境等信息。
4.复现率
判断该bug是否为必现或者出现的概率有多大,这在测试过程中也十分重要。
4.什么情况下写测试用例
当客户整理出需求分析文档或者开发人员把项目开发出来,给我们系统文档、部署环境或数据库结构等,我们根据这些文档来开始设计和编写测试用例。切记,编写测试用例一定要以需求为参考!
5.工具
常用的有Excel表格,testlink,禅道等工具,也有一些网站使用自助开发的工具。
stlink,禅道等工具,也有一些网站使用自助开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