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I生成)
本文详细阐述了PCOM模块的实现构思,在前期"PCOM模块概要"基础上,通过5个补充表格(表5-9)系统化地构建了PCOM的理论框架。核心内容包括:Term术语体系定义(表5)、PCOM实体分类(表6)、四种逻辑模型(表7)、服务功能实现(表8)以及基于三套坐标系的标架体系原型(表9)。重点提出PCOM通过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来确保COM对象的可移植性和功能性,并构建了从技术术语到业务术语的映射机制,最终形成可编程的COM控制器(COMPLC)原型。该方案实现了COM对象在应用系统中的准确定位和配置输出。
PCOM模块实现构思
继上一篇“PCOM模块概要”之后,急着落地程序设计。到今天,总算将这些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能一个个对号入座了。
下面几张表是对PCOM模块概要的补充和修正。
其中表5,是在“PCOM模块概要”表3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本应该替换下来,但感觉差距比较大,更重要的是,表5是实现的基础,放在这里好像更合适。
其它表,是这次新添加的内容。
表5、PCOM点集
Term 术语 |
|
|
|
|
PCOM个体-COM的成员项 (如,字段/属性/参数等) |
Category-对应法则 |
Term设施:模Mode或式Style或调用 CallAction | ||
Factor-定义域 |
确定需要某个Term的因素:Scope,Charateristic,Entry, | |||
Type-值域 |
需要具体化一个Term的所在:Case,Lable,Feature | |||
|
TaggedValue |
|
|
|
每个“Term”唯一标识一个有着特定的“确定”意义的元素,这种“确定”意义是通过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来描述的。
“TaggedValue ”是“KV型”(见表7)的一个实例。
PCOM就是围绕着这种一个Term的“确定”意义的解决方案。它基于COM对象具有的最根本的以下两个特征所表现的函数特性:
- COM对象可移植性。COM对象的可移植性的函数特性表现为:任何特定的逻辑模型实例在任何一个应用环境中有且只有且必须有唯一的一个提供者实例和它拥有相同的函数;
- COM对象自身作为应用表达的功能性特征。COM对象的功能性的函数特性表现为:一个确定的技术术语在一个应用系统中有且只有且必须有唯一的一个业务术语和它拥有相同的函数。
表6、PCOM实体
PCOM实例 (附加了Portable特性的COM对象) |
Provider |
服务提供的不同方式:API,SPI,Adapter | ||
Activity |
活动的不同交互所在: UI,Operetion,Action | |||
Component |
组件(技术术语)的功能划分:Transaction,Session,Application | |||
Information |
信息价值表达(业务术语)的不同形式:Text,Tag,RDB | |||
|
COM |
|
|
|
表7、PCOM模型
PCOM的逻辑模型(表示了COM除Portable特性以外的特性) |
阐述Statement型 |
适用于 表6 Information::Text |
=> Exression的元类 | |
KV型 |
适用于 表6 Information::Tag |
=> Mapping的元类 | ||
关系型Relational |
适用于 表6 Informatiom::RDB |
=> Table元类 | ||
对象Object型 |
适用于表6中其它三个包(Provider/Activity/Compent)的9个PCOM实体。是OOP(面向对象编程)中类Class的元类(MetaClass) | |||
|
COM Model |
|
|
|
COM Model为COM对象提供了依据它们在应用系统中不同原子职能划分的PCOM实体模型。本表定义了4种COM类元(Classifier),前三种是用于应用描述或配置的类元,最后的“对象Object型”定义了应用系统中的应用组件的通用模型。
表8、PCOM服务
PCOM功能 (提供了Portable特性的基础实现) |
Profile |
由不同的协议层次约定了Box的"服务提供者"的产生式: | ||
网络层=>通讯层=>会话层=>应用层 | ||||
由不同的环境层次决定了Box上的“更新活动者”的产生式: | ||||
平台=>框架=>运行时=>容器=>活动单元 | ||||
Configration |
技术特征表达式 --表达了一个特定的技术特征及其技术元数据 => | |||
Block( Box服务侧,服务对象) | ||||
业务特征表达式 --表达了一个已知的业务逻辑特征及其元数据 => Lable(Box客户侧,应用对象) | ||||
|
组态 |
|
|
提供两个级别的组态:Profile--产生式的配置文件 /Configration-表达式的装配方案。
表9、PCOM原型
PCOM标架体系(一个可编程的COM控制器COMPLC) |
MachineCSO |
机器坐标系原点(scope,case,style) |
| |
ProgrammingCSO |
编程坐标系原点(charateristic, lable, callAction) | |||
ArtifactsCSO |
工件坐标系原点(entry,feature,mode) | |||
|
FrameArchitecture |
|
|
|
1.“PCOM原型”是由以上3套坐标系构成的一个“标架体系 FrameArchitecture”。表中的“CSO”是“坐标原点Coordinate System Origin”的首字母(不知道专业的简称和英文是什么,暂时先用着^_^)。
2.“COM Model”通过提供"确定"的能在特定平面(表8中"服务提供者"或"更新活动者"的产生式初始所在的层面)上对齐3套坐标系原点影像的 COM Profile文件到其中;
3.PCOM模块利用本模块表5中的各种已知技术术语/业务术语及它们的对齐法则、提供的基本实现来解析Profile,通过发现、定位等,最终导航到该COM Profile文件所需的“对象型”集合:
(表7 第三行的“对象Object型”映射到具体的某个PCOM实体--表6 的前三行,分属3个包的9种PCOM实体,统称“对象型PCOM实体”)
4.最后根据特定对象型PCOM实体在表6中提供的对象元模型,输出这个对应这个COM Profie的软件系统中各种级别对象的可配置清单、配置范围及其装配方案。
5.PCOM模块输出的应用系统原型的开发/应用实践活动,可以在通过“term”在“标架体系”中通过不断迭代、优化、分支、发展和演进。
2018-11-22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