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im函数发生器设置问题

本文详细讲解了如何在Multisim中正确设置函数发生器以产生特定的信号,包括方波的频率、振幅和偏移的设置方法,以及如何连接示波器观察波形。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Multisim函数发生器设置问题:https://blog.csdn.net/Cixil/article/details/104730263

最近在使用multisim进行仿真,需要用到函数发生器产生信号,但是用示波器观察发现最终显示的信号和预期不符,这是因为对函数发生器的使用不了解。本文对multisim的函数发生器和示波器的使用进行说明,并以产生1khz,峰峰值为5V的方波来说明函数发生器的使用。

几点说明:

1.示波器通道选择
示波器通道选择交流则一直为正负电平,为直流则根据函数发生器的偏移设置改变。需要MCU电平则应该选择直流模式。

2.函数发生器的三个接线,+/-/com
A. com 接地端,为信号中值0V
B. +/-信号线输出信号峰峰值是设置值的2倍
C. 振幅设置的是正负信号相对于com端的值,即最终信号的峰峰值Vpp=设置值的2倍。
D. 偏移值是信号相对于原来com端的偏移

+ 信号线输出的是,相对于COM的正向波形,Vpp为设置的振幅的2倍
即当偏移为0V,振幅为2.5V时,产生的波形高电平为2.5V,低电平为-2.5V
当偏移为2.5V,振幅为2.5V时,产生的波形高电平为5V,低电平为0V

- 信号线输出的是,相对于COM的反向波形,Vpp为设置的振幅的2倍
即当偏移为0V,振幅为2.5V时,产生的波形高电平为2.5V,低电平为-2.5V
当偏移为2.5V,振幅为2.5V时,产生的波形高电平为0V,低电平为-5V

因此,+/-两端的信号的Vpp就是设置的幅值信号的4倍

当振幅为2.5V,偏移为0V,最终信号高电平:5V,低电平:-5V
当振幅为2.5V,偏移为2.5V,最终信号高电平:10V,低电平:0V
当振幅为2.5V,偏移为5V,最终信号高电平:15V,低电平:5V

下面以产生1khz,峰峰值为5V的方波来说明函数发生器的使用。
信号:
类型:方波
频率:1kHz
Vpp(峰峰值):5V
高电平:5V
低电平:0V
占空比:50%

添加方法

第一步、添加函数发生器
首先,打开multisim页面,在右侧的仪器栏找到函数发生器,从上往下数第二个就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点击仪器,移到设计版空白处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或者也可以从最上方的菜单栏找。仿真->仪器->函数发生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步、函数发生器信号设置
双击函数发生器,出现函数发生器设置。
波形:第一行波形,选择第三个方波。(其他的还有正弦波和三角波可选)
频率:数字框填1,右边的单位框点击选择V
同理以下设置
占空比:50%
振幅:2.5V
偏移设置:2.5V(注意这里的偏移要设置为2.5V,如果偏移是0V的话,最终的高电平是2.5V,低电平是-2.5V)

第三步、添加示波器
在右侧仪器栏找到示波器,点击,移到空白处。从上往下数第4个就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第四步、使用示波器显示波形
连线如图:
示波器+ —— 函数发生器+
示波器 - ——函数发生器con
GND ——函数发生器con
注意,必须接地
函数发生器设置
点击菜单栏的绿色三角形按钮,开始仿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点击绿色按钮旁边的暂停按钮暂停,双击示波器,观察波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移动示波器最左边的光标到高电平和低电平处,在下方的仪器面板观察。此时即为我们所需要的波形。
T1(对应蓝色的光标1):5V
T2 (对应黄色的光标2):0V

几点说明:

1.示波器通道选择

示波器通道选择交流则一直为正负电平,为直流则根据函数发生器的偏移设置改变。需要MCU电平则应该选择直流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函数发生器的三个接线,+/-/com

A . com 接地端,为信号中值0V
B. +/-信号线输出信号峰峰值是设置值的2倍
C. +信号线输出的是,相对于COM的正向波形,Vpp为设置的振幅的2倍。
即当偏移为0V,振幅为2.5V时,产生的波形高电平为2.5V,低电平为-2.5V
当偏移为2.5V,振幅为2.5V时,产生的波形高电平为5V,低电平为0V

偏移为0V:
偏移为0V
偏移为2.5V:
偏移为2.5V
D. - 信号线输出的是,相对于COM的反向波形,Vpp为设置的振幅的2倍。
即当偏移为0V,振幅为2.5V时,产生的波形高电平为2.5V,低电平为-2.5V
当偏移为2.5V,振幅为2.5V时,产生的波形高电平为0V,低电平为-5V

偏移0V:
偏移0V
偏移2.5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偏移-2.5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两端的信号的Vpp就是设置的幅值信号的4倍
当振幅为2.5V,偏移为0V,最终信号高电平:5V,低电平:-5V
当振幅为2.5V,偏移为2.5V,最终信号高电平:10V,低电平:0V
当振幅为2.5V,偏移为5V,最终信号高电平:15V,低电平:5V

偏移0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偏移2.5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偏移5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Multisim 中三角波发生器电路图设计与实现方法 在Multisim中构建一个能够生成稳定三角波的电路,通常采用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通过合理配置反馈网络和其他辅助组件,可以有效地控制输出波形的质量和特性。 #### 运算放大器的选择与配置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三角波输出,选用性能优良的运算放大器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具有高输入阻抗、低噪声特性的器件[^2]。具体到实际应用中,LM741等通用型运放因其成本低廉且易于获取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验环境中。 #### 反馈回路的设计 对于三角波发生器而言,负反馈机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它不仅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还直接影响着最终形成的波形形状。常见的做法是在反相端接入电阻Rf以及电容Cf构成积分环节;而在同相端则连接分压电阻Rs用于设定初始偏置电压水平[^4]。 ```circuitikz \begin{circuitikz}[american, scale=0.85] % Op-Amp U1 \draw (0,0) node[op amp](opamp){}; % Input Voltage Source V+ \draw (-3,-2) to[short,o-*] ++(2,0) -- (opamp.+); \node[left] at (-3,-2) {$V_{in}$}; % Feedback Components Rf & Cf \draw (opamp.out) --++(0,-1) coordinate(tmpout) to[R=$R_f$, *-*] ++(-2,0) |- (tmpout -| opamp.-) -- (opamp.-); \draw (tmpout) to[C=$C_f$,*-o] ++(0,-1.5) node[right]{GND}; % Bias Resistor Rs \draw (opamp.+) to[R=$R_s$, -*] ++(0,2) node[vcc,label={above:$V_{CC}$}] {}; \end{circuitikz} ``` 上述电路展示了基本结构下的三角波形成原理:当施加适当直流偏置于同相输入端时,在无外部激励条件下即可自激振荡并产生近似线性的斜坡变化规律——即所谓的“三角波”。 #### 参数调整技巧 通过对不同元器件数值进行微调,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改变所得到波形的具体特征: - **频率调节**:主要依赖时间常数τ=Rf*Cf的影响,增大该乘积会使周期变长从而降低频度; - **幅值范围**:由电源供电轨间差额及内部增益共同决定,必要时可通过增设额外缓冲级来扩大动态区间[^3]。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