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点
结构化方法:结构是指系统内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框架。结构化方法也称为生命周期法,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由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三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精髓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设计。
结构化方法的特点:开发目标清晰、开发工作阶段化、设计方法结构化。
面向对象方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象,每一个对象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内部状态,都属于某个对象类,是该对象的一个元象。复杂的对象可由相对简单的各种对象以某种方式而构成,不同对象的组合及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与结构化方法类似,面向对象方法也包括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方法最早来源于仿真领域,其特点是系统的描述及信息模型的表示与客观实体相对应,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有利于系统开发过程中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交流和沟通,缩短开发周期,提供系统开发的准确性和效率。
面向服务方法:OO 的应用建立在类和对象之上,随后发展起来的建模技术将相关对象按照业务功能进行分组,就形成了构件的概念。对于构件的功能调用,则采用接口的形式暴露出来。进一步的将接口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则催生了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SO 方法有三个主要的抽象级别:操作、服务和业务流程。与 OO 比较,SO 方法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可复用性和可演化性,并给信息系统开发带来了新的思路,单纯应用过去的技术已经无法完全满足这种方法的需要。因为服务基础框架架构基于粗粒度、松散耦合和基于标准的服务,这使得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保持主动。
原型化方法: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在系统开发初期必须明确系统的功能要求,明确系统边界。然而对信息系统而言,明确问题本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原型化方法也称快速原型法,简称为原型法。根据用户初步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地建立一个系统模型给用户,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