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路由器组网方式:AP+AC、Mesh

文章目录

  • 路由模式
  • AP模式(Access Point,接入点)
    • AP模式(胖AP)
      • AP+AC组网(瘦AP)(接入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AC))
      • PoE(Power over Ethernet,以太网供电)
    • 中继模式(只接收放大)
    • 桥接模式(可配置独立的SSID)
  • Mesh组网(无线网格网络,多跳网络)
    • 三频路由器(一个2.4GHz和两个5GHz频段)
  • Mesh和AC+AP方案对比
  • 判断路由器是否是千兆

无线路由器,俗称Wi-Fi路由器。它的工作模式众多,大体可分为路由模式和AP模式。AP模式又可以细分为AP模式,中继模式,桥接模式及客户端模式。基于这些基本的工作模式,多个路由器之间可以形成AP+AC,以及Mesh这两种组网方式,达到无缝覆盖,自动漫游的效果。

路由模式

绝大多数无线路由器都工作在这种模式之下,同时使用了路由器的无线接入功能和路由功能。

最常见的用法是,路由器WAN口连接入户光猫,并设置PPPoE拨号上网并提供各种路由及安全防护功能。

对应地,路由器的无线接入功能则负责发射Wi-Fi信号组成无线局域网WLAN,进行全屋无线信号覆盖。接入WLAN和连接有线LAN口的多个设备位于同一个局域网内,拥有相同的网段,可以直接进行内网通信。

此外,还可以把路由器用WAN口和上级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形成二级路由,就可以配置两个网段的内网,以及两个不同的Wi-Fi名称(配成一样的也行)。

这种组网无法实现两个路由器之间的无缝漫游,一个Wi-Fi信号减弱并切换到另一个过程伴随IP地址的变化,网络中断感觉明显。

AP模式(Access Point,接入点)

AP就是指接入点(Access Point)。顾名思义,工作在这种模式下的路由器只有接入功能,并没有用到路由功能,因此就不提路由二字了,直接叫做接入点。

接入点没有路由功能,并不代表路由功能就不存在,只是由另一台路由器来承担了而已。也就是说,AP模式下的路由器无法独立完成上网重任,需要跟另外一台路由器协作,多用于覆盖的扩展。

AP模式有3个子模式:AP模式,中继模式,桥接模式。

AP模式(胖AP)

启用AP模式的路由器通过网线和上级路由器连接,仅有接入功能作为无线覆盖扩展(用作主力覆盖也可以),路由和DHCP等功能由上级路由器完成。因此接入AP的手机或者电脑和上级路由器处于同一网段

### 无线组网技术及相关实现方案 #### 无线组网技术概述 无线组网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媒介的网络构建方式,能够为用户提供灵活、便捷的网络接入服务[^1]。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家庭、企业以及公共场所等多种场景下。 #### 关键技术分析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无线组网关键技术: - **点对点连接** 点对点连接是最基础的一种无线通信形式,通常用于两个设备之间的直接数据交换。这种方式无需复杂的配置过程即可完成简单的文件共享或其他操作。 - **无线Client模式** 在该模式下,客户端设备通过无线适配器接入到中心节点(如AP路由器),从而成为整个局域网的一部分。此方法适用于需要扩展有线网络范围的情况。 - **桥接与中继** 桥接是指两台或多台无线设备之间建立固定的链路关系;而中继则是在信号较弱区域增设额外装置以增强覆盖效果。这两种手段均可有效解决远距离传输难题并提高整体性能表现。 - **漫游功能支持** 当用户携带便携式计算工具穿越多个热点区间时,无缝切换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许多厂商开发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所谓的“漫游”,它允许终端自动寻找最佳接入点继续通讯而不中断业务流程。 #### 自组网特性及其实现机制 对于动态性强且难以预测其行为特征的小型群体而言,采用传统预定义路径规划显然不够理想化。因此出现了另一种新型架构模型—Ad hoc(自组织),其中每个成员既是发送方也是接收端口之一[^2]。在这种环境下运行良好取决于所选路由算法类型:如果选用基于表格记录的传统IP寻址法则可能面临效率低下等问题;相反地,“按需”类别的协议因其灵活性更高所以更受青睐。 #### 多楼层无线网络覆盖策略 为了确保建筑物内部各个角落均能享受到优质稳定的Wi-Fi体验,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建议: - 合理布局各层楼面间的发射源位置; - 利用WDS (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 功能组建分布式体系结构; - 调整功率等级避免干扰现象发生同时兼顾成本效益平衡等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python def wireless_network_setup(): """ A function to simulate basic setup of a multi-floor Wi-Fi network using WDS. This i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ctual implementation details. """ floors = ["ground", "first", "second"] def configure_wds(floor_name): print(f"Configuring WDS on {floor_name} floor...") for floor in floors: configure_wds(floor) wireless_network_setup()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通信与商务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