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生物实验室自动化的挑战与突破
生物实验因需毫米级精度、长周期多步骤操作及动态生物系统特性,自动化进程面临显著挑战。传统液体处理设备仅能部分自动化工作流程,需人工干预孔板加载、吸头更换等环节;工业解决方案虽自动化程度高,但成本高昂且缺乏灵活性。自主机器人技术在长周期、高失败敏感性实验中仍存应用空白。
为解决以上难题;研究团队研以Franka Research 3机械臂为载体,通过集成计算机视觉、力反馈控制及行为树决策框架,开发了RoboCulture平台,实现了生物实验室关键任务的全面自动化。
该平台不仅降低了自动化门槛,还显著提升了实验的灵活性与可重复性,有效解决了长时间、高精度生物实验中的人工干预问题。
Franka 的精准操控有多绝?
实验配置:硬件与系统架构
核心硬件配置
-
机械臂:7 轴 Franka Research3 机器人,配备 Robotiq 2F-85 夹具,支持毫米级运动控制。
-
视觉系统:向下安装的 Intel RealSense D435i RGB-D 相机,用于实时环境感知与目标定位。
-
移液模块:Digital Pipette v2,采用空气位移设计,兼容 10 mL 可拆卸吸头,通过 Arduino 控制线性 actuator 实现精准液量控制。
-
辅助设备:OHAUS 轨道摇床、3D 打印吸头架与拆卸器、AprilTag 基准标记(用于静态设备定位)。

图1:酵母生长实验装置。1)我们的数字移液器v2,2)一个朝下的英特尔实感D435i相机 3) 配备 Robotiq 2F-85 夹爪的 Franka Emika 机器人,4) OHAUS SHHD1619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