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Compose、Swarm还是K8s?一张图看懂容器编排修罗场:从单机到亿级流量的终极选择指南

本文对比了Docker-Compose、Docker Swarm和Kubernetes的区别,指出Kubernetes是谷歌研发的容器管理平台,已成为大公司默认技术。还介绍了Kubernetes的相关概念,如节点、容器组等,阐述了其架构设计,包括主节点和工作节点,以及运行机制和网络通讯等内容。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Docker-Compose 、Docker Swarm和Kubernetes的对比

 Kubernetes的具体介绍

架构设计 

 运行机制

网络通讯


Docker-Compose 、Docker Swarm和Kubernetes的对比

Docker-Compose

Docker-Compose 是用来管理你的容器的,有点像一个容器的管家,想象一下当你的Docker中有成百上千的容器需要启动,如果一个一个的启动那得多费时间。有了Docker-Compose你只需要编写一个文件,在这个文件里面声明好要启动的容器,配置一些参数,执行一下这个文件,Docker就会按照你声明的配置去把所有的容器启动起来,但是Docker-Compose只能管理当前主机上的Docker,也就是说不能去启动其他主机上的Docker容器


Docker Swarm

Docker Swarm 是一款用来管理多主机上的Docker容器的工具,可以负责帮你启动容器,监控容器状态,如果容器的状态不正常它会帮你重新帮你启动一个新的容器,来提供服务,同时也提供服务之间的负载均衡,而这些东西Docker-Compose 是做不到的,它比K8s更加轻量


Kubernetes

Kubernetes它本身的角色定位是和Docker Swarm 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他们负责的工作在容器领域来说是相同的部分,当然也有自己一些不一样的特点。它是谷歌公司根据自身的多年的运维经验研发的一款容器管理平台。而Docker Swarm则是由Docker 公司研发的

这两年Kubernetes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公司的默认使用的容器管理技术

 Kubernetes的具体介绍

能力类别主要能力描述
自动化管理自动部署和缩放支持水平自动缩放(HPA),根据负载动态调整Pod数量;自动化容器部署和更新。
网络与服务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内置服务发现机制,通过DNS或环境变量暴露服务;自动负载均衡流量到多个容器。
存储与配置存储编排动态分配持久卷(PV),支持多种存储后端如云存储或本地磁盘。
配置与秘密管理秘密和配置管理通过ConfigMaps和Secrets安全存储和管理配置数据,避免硬编码。
可靠性与恢复自我修复自动重启失败容器,监控健康检查并替换不健康Pod。
更新与回滚自动化 rollout 和 rollback支持滚动更新(零停机部署)和自动回滚到先前版本。
资源优化自动 bin packing根据资源请求和限制智能调度容器到节点,优化资源利用。
可移植性与扩展可移植性和集成容器跨环境(云、本地、混合)可移植;支持扩展插件如CNI网络和CSI存储。

节点(Node ) :一个节点是一个运行 Kubernetes 中的主机。
容器组(Pod ) :一个 Pod 对应于由若干容器组成的一个容器组,同个组内的容器共享资源(网络、 Volumes)。K8s中的最小任务调度单元,可以被调度到任意Node上恢复。 
容器组生命周期(pos-states ) :包含所有容器状态集合,包括容器组状态类型,容器组生命周期,事件,重启策略,以及 replication controllers。
Replication Controllers:主要负责指定数量的 pod 在同一时间一起运行,保证pod高可用的API对象。
服务(services ) :对一组提供相同功能的Pods 的抽象,并为它们提供一个统一的入口。
卷(volumes ) :一个卷就是一个目录,容器对其有访问权限用于持久化数据。
标签(labels ) :标签是用来连接一组对象的,比如容器组。标签可以被用来组织和选择子对象。

ConfigMap:用于保存配置数据的键值对,可以用来保存单个属性,也可以用来保存配置文件。
接口权限(accessing_the_api ) :端口,IP 地址和代理的防火墙规则。
web 界面(ux ) :用户可以通过 web 界面操作 Kubernetes。
命令行操作(cli ) : kubecfg 命令

相关概念的形象理解可以参考插画版Kubernetes指南(小孩子也能看懂的kubernetes教程) - 站在浪潮之巅 - 博客园

容器组

和运行的容器类似,一个容器组被认为只有很短的运行周期。容器组被调度到一组节点运行,知道容器的生命周期结束或者其被删除。如果节点死掉,运行在其上的容器组将会被删除而不是重新调度。( 也许在将来的版本中会添加容器组的移动) 

 服务

 Replication Controller

 

存储卷 

Volumes( 存储卷) 是Pod中能够被多个容器访问的共享目录。 Kubernetes的Volumes概念与Docker的Volumes比较类似, 但并不完全相同。 Kubernetes中的Volumes与Pod生命周期相同, 而不与容器的生命周期相关。 当容器终止或者重启时,Volumes中的数据也不会丢失。 另外, Kubernetes支持多种类型的Volumes, 并且一个Pod可以同时使用任意多个Volumes。
 

架构设计 

如果让我们自己从头设计一套容器管理平台,有如下几个方面是很容易想到的:
1.分布式架构,保证扩展性;
2.逻辑集中式的控制平面 + 物理分布式的运行平面;
3.一套资源调度系统,管理哪个容器该分配到哪个节点上;
4.一套对容器

201901071734355b971e21-1398-4b06-a87d-fef32d31cebc.png
Kubernetes 经典架构图

内服务进行抽象和 HA 的系统

Kubernetes 首先是一套分布式系统,由多个节点组成,节点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管理平面的主节点/控制节点( Master Node) ;一类是属于运行平面的工作节点( Worker Node) 。


显然,复杂的工作肯定都交给控制节点去做了,工作节点负责提供稳定的操作接口和能力抽象即可。


从这张图上,我们没有能发现 Kubernetes 中对于控制平面的分布式实现,但是由于数据后端自身就是一套分布式的数据库 Etcd,因此可以很容易扩展到分布式实现

Etcd
这里 Etcd 即作为数据后端,又作为消息中间件。通过 Etcd 来存储所有的主节点上的状态信息,很容易实现主节点的分布式扩展。组件可以自动的去侦测 Etcd 中的数值变化来获得通知,并且获得更新后的数据来执行相应的。

主节点服务
主节点上需要提供如下的管理服务:
apiserver 是整个系统的对外接口,提供一套 RESTful 的 Kubernetes API,供客户端和架构设计其它组件调用;
scheduler 负责对资源进行调度,分配某个 pod 到某个节点上。是 pluggable 的,意味着很容易选择其它实现方式;
controller-manager 负责管理控制器,包括 endpoint-controller( 刷新服务和 pod 的关联信息) 和 replication-controller( 维护某个 pod 的复制为配置的数值)

 工作节点

kubelet 是工作节点执行操作的 agent,负责具体的容器生命周期管理,根据从数据库中获取的信息来管理容器,并上报 pod 运行状态等;
kube-proxy 是一个简单的网络访问代理,同时也是一个 Load Balancer。它负责将访问到某个服务的请求具体分配给工作节点上的 Pod( 同一类标签)

 运行机制

Kubernetes运行机制

网络通讯

同一Node的Pod通讯

跨Node的Pod通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数据与算法架构提升之路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