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跟生物一样也能新陈代谢,受损后还可以自愈|Science子刊

闻乐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机器人也能实现新陈代谢,自我生长了?!

还是靠“吞噬”同伴做到的。

发表于Science子刊的新研究显示,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叫Truss Link的模块化机器人零件。

它们可以用磁性“关节”从一堆零件变成三维形状,靠吸收环境零件“长身体”,摔散了能自己拼回来,坏了还会换零件“续命”。

不得不说,从某种意义上还真有点现实生物体的意思。

因为传统机器人通常被设计为固定形态的整体,尽管在AI的进步下,机器人能快速地学习新知识、执行新任务,但它们的物理形态始终是一个封闭系统,无法整合材料来实现物理上的成长或自我修复。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该研究团队受生物体作为开放系统运作(从环境中吸收物质,排出废物)的启发,引入了机器人新陈代谢这个概念:依靠自身及同类模块,消耗、排出和再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实现物理发展。

同时,团队提出“机器人代谢”需满足两个关键标准:

  1. 不依靠外部拼装实现生长,仅靠自身能力以及同类模块机器人相互配合。

  2. 外部仅提供有限的材料和能量,也就是说在代谢过程中,只会有相同类型的模块零件,不会有全新的外部组件参与。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研究是如何验证机器人代谢过程的。

让机器人实现成长和自愈

Truss Link零件以条形结构为基础,具有可伸缩的结构。收缩状态下,长度为28cm,完全展开时,长度能达到43cm。

其两端配备磁性连接器,连接器内部安置着直径为1.27cm的钕磁铁球,在零件相互连接时可以被动调整极性,使多个模块在连接点产生的吸引力平衡。

外壳通过磁铁支架固定在伺服轴上,且磁铁支架能让磁铁自由旋转,确保在连接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实现稳固连接,研究团队在实验中最多能实现了6个连接器连接。

Truss Link内部包含两个棱柱形致动器、一个Particle Photon微控制器、一个WiFi天线、一个电压调节器、一个分压器以及为其供电的电池。

研究团队遵循从基础功能验证到复杂能力实现的逻辑,逐步对Truss Link模块化机器人的核心特性进行验证。

首先是机器人的自主生长实验,这是对“新陈代谢”概念中“摄取与生长”能力的验证。

实验以单个Truss Link零件为起点,先测试最基本的组合能力。先利用两端磁性连接器的吸附特性,让单个零件与环境中另外两个零件完成端点连接,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平面结构。

在三角形基础上,通过线性伺服驱动零件伸展至100mm冲程(对应43cm全长),使原有结构顶点产生空间位移,再吸附3个新零件形成四面体,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形态跨越。

为验证生长的功能性提升,团队进一步构建了“棘轮四面体”,新增零件通过Actuonix L-12I伺服(微型线性伺服执行器)的精准伸缩控制,与原有结构形成啮合式连接,最终实测移动速度从0.3m/s提升至0.5m/s,增幅达66.5%。

然后是自愈与部件替换实验,聚焦“新陈代谢”中的“修复与更新”能力。

实验设计了两种损伤场景:

一是结构散架,将四面体机器人从1米高度坠落,使其零件分离。

此时Truss Link内置的Particle Photon微控制器通过WiFi信号识别周边零件的位置坐标,控制线性伺服驱动零件伸缩调整姿态,利用磁性连接器的自动极性适配功能重新吸附,平均2分钟内完成重组,10次重复实验成功率达92%。

A图呈现了三角星形机器人的恢复过程。该机器人从边缘爬下后,所有Truss Link的连接均断裂,但随后它重新恢复为三角星形并爬离。

B图展示了带尾菱形机器人的恢复过程。带尾菱形机器人从边缘爬下后,分离成一个三角星形机器人和一个三角形机器人,三角星形机器人从三角形机器人上爬下并重新与其连接,最终恢复为带尾菱形形态。

二是部件失效,模拟某零件电量低于15%,电压调节器会触发替换指令,机器人先控制该零件磁性端弹簧收缩,解除吸附后将其“丢弃”,再通过同样的磁吸逻辑拾取新零件,验证了主动更换“代谢废物”的能力。

具体来看,棘轮四面体先靠近单个Truss Link并与其锁定连接。

接着,它开始丢弃失效零件。在第38秒完全收缩且脱离的失效Truss Link从四面体上掉落,并沿斜坡滚下。

之后,四面体自行倾倒两次以调整自身方向,以便拾取新找到的Truss Link。在192秒时完成拾取后,四面体将该Truss Link摆动至自身中心位置。

最后是多机器人协作实验,验证“新陈代谢”中的“群体协同”潜力。

实验设定两个三角形平面机器人,通过Truss Link的WiFi建立数据交互。

协作开始后,其中一个棘轮四面体机器人伸展零件至最大长度,穿过白色平台上的孔洞去钩取另一个机器人。

它以磁性端为支点顶起另一个机器人的边缘,被顶起的机器人同步调节三个零件的伸缩量(通过伺服冲程精确控制),在被抬起后,三角星形与三角形的两个自由顶点相连接,从而形成四面体。

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与实体操作结合的方式,先在仿真环境中测试100组不同初始条件下的生长、自愈、协作路径,再选取30组典型场景进行实体验证,形成对“类生物新陈代谢”能力的完整验证链条。

看到这,只能说这种机器人的表现确实精彩!

不过,有人提出:生物细胞可比CPU复杂多了,这种 “新陈代谢”远达不到生物强度。

也有网友对于科技发展比较乐观:机器人不必完全遵从生物的进化路径。

研究团队

Truss Link研究团队来自哥伦比亚大学。

主要负责人Philippe Martin Wyder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计算机学士学位,在2024年获得了机械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

在哥伦比亚大学创意机器实验室期间,为防止无人机滥用,他开发了一款能够在无GPS环境下运作的自主狩猎无人机。

这款无人机在自定义模拟器中进行训练和测试,能够向飞行控制器发送操纵杆输入,以实现追捕并击落另一架无人机的操作。

近年来,Wyder致力于通过研究机器人如何实现物理生长、自我修复和自我维持,来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这次的Truss Link模块化零件是他在该领域的一次突破性进展。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11.11192

参考链接:
[1]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u6897
[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622999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

专属AI产品从业者的实名社群,只聊AI产品最落地的真问题  扫码添加小助手,发送「姓名+公司+职位」申请入群~

进群后,你将直接获得:

 👉 最新最专业的AI产品信息及分析 🔍 

 👉 不定期发放的热门产品内测码 🔥

 👉 内部专属内容与专业讨论 👂

🌟 点亮星标 🌟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