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plan-Meier分析具体示例与步骤
Kaplan-Meier分析是一种用于估计生存率的非参数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特别是在生存分析领域。以下是一个具体的示例和详细的操作步骤,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Kaplan-Meier分析。
示例背景
某研究者分别采用甲、乙两种方法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随访得到各患者的生存时间(月)。数据包括“方法”变量(甲、乙法)、“生存时间”变量记录生存时间数据、“生存状态”变量,数字“1”表示“死亡”的完全数据,数字“0”表示删失数据。
数据准备
操作步骤
- 登录SPSSAU平台:打开SPSSAU(在线SPSS)平台,进入仪表盘。
- 选择分析模块:在仪表盘中依次选择【实验/医学研究】→【Kaplan-Meier】模块。
- 拖拽变量:
- 将“生存时间”变量拖拽至【Y1(生存时间)】分析框中。
- 将“生存状态”变量拖拽至【Y2(生存状态, 0表示生存, 1表示死亡)】分析框中。
- 将“方法”变量拖拽至【X(定类)[可选, 仅1项]】分析框中。
- 开始分析:点击【开始分析】按钮,SPSSAU将自动进行Kaplan-Meier分析。
结果解读
- 模型基本描述:SPSSAU会输出模型的基本描述信息,包括样本量、生存时间的中位数等。
- 生存时间估计:输出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帮助比较不同组的生存情况。
- 整体Log-Rank检验:用于检验各组生存曲线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果p值小于0.05,则认为各组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
- 配对Log-Rank检验:进一步比较各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
- 生存函数曲线:绘制生存曲线,直观展示不同组的生存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示例结果
假设分析结果显示: - 甲方法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7个月,乙方法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1个月。 - Log-Rank检验的p值为0.03,小于0.05,表明甲乙两种治疗方法的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 - 生存曲线显示,甲方法的生存率始终高于乙方法。
结论
通过Kaplan-Meier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甲方法在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方面显著优于乙方法,能够有效延长患儿的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