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电源(11):峰值电流模式斜坡补偿

一、峰值电流模式

        采用峰值电流模式的降压转换器基本反馈环路和框图如模块电源(十):环路补偿_电源 环路带宽-CSDN博客文章浏览阅读790次,点赞18次,收藏25次。为了设计和优化补偿网络,首先需要了解每个补偿 R 或 C 值对环路增益和负载瞬态响应的影响。通常是一个较小的高频、低 ESR 、低 ESL 电容,用于衰减反馈环路中的高频噪声。不会影响电源环路带宽,因此在负载瞬态事件期间不会显著改变 V OUT下冲和过冲幅度,有助于缩短瞬态建立时间,因为它在较低频率。下图是常见的电流模式控制降压转换器的基本反馈环路框图,该转换器具有。(电压控制电流源),它为输出电容和负载提供电流,如下图所示,其中。会带来更高的环路带宽,更高的环路带宽可以降低负载瞬态期间电源。_电源 环路带宽 https://blog.csdn.net/VampireWolf/article/details/148708149?spm=1001.2014.3001.5501所示。PCM控制的基本原理如下:

  1. 在每个开关周期开始时,时钟信号置位 PWM 锁存器,开启功率开关管(如MOSFET);

  2. 电感电流开始线性上升;

  3. 控制器不断将检测到的实际电感电流波形(通常通过检测开关管电流或电感电流本身得到)与一个控制电压(通常由电压误差放大器产生)进行比较;

  4. 当检测到的电感电流上升到等于控制电压时,比较器翻转,复位PWM锁存器,关断功率开关管;

  5. 电感电流开始下降(在Buck电路中通过续流二极管或同步整流管;在Boost/Buck-Boost中则流向输出端);

  6. 下一个时钟信号到来时,开始新的周期;

  7. 核心思想是直接控制每个开关周期的峰值电感电流,使其跟随控制电压。

        综上,峰值电流模式的核心是控制每个周期的峰值电流。但下一个周期的起始电流(即本周期的谷值电流)是由本周期的导通时间 T_{on} 和关断时间 T_{off}决定的。扰动 \bigtriangleup _{I}会影响本周期的T_{on},进而改变本周期结束时的谷值电流,而这个谷值电流就是下一个周期的起始电流。

⭐实际电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微小扰动,例如:
    控制环路的延迟(比较器、逻辑电路、驱动器);
    电感电流检测信号中的噪声;
    功率开关管导通/关断速度的微小差异;
    输入电压或负载的微小瞬变...
这些因素会在电感电流的上升或下降沿引入一个微小的电流偏差 ▲I。

二、次谐波振荡

        当占空比 > 50% 时,容易发生次谐波振荡(Subharmonic Oscillation)或不稳定问题,问题产生过程如下所示:

  1.  问题根因在于电感电流的扰动(Perturbation)。实际电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噪声、参数微小变化或控制环路的微小延迟,这些都会在电感电流上引入微小的扰动;

  2. 占空比小于50% 时,一个小的电流扰动会在后续开关周期中衰减消失,系统是稳定的;

  3. 占空比大于50% 时,同样一个小的电流扰动会在后续开关周期中被放大。具体机制如下:
    a)假设在第 n 个周期,电感电流上升阶段出现了一个微小的正向扰动(比如实际电流比理想值高了一点 \bigtriangleup _{I})。这会导致比较器提前翻转,关断开关管,使得该周期的导通时间 Ton(n) 变短,占空比 D(n) 减小
    b)由于占空比 > 50%,开关管提前关断意味着电感电流在该周期结束时的谷值电流 I_valley(n) 比没有扰动时要低(下降时间变长了);
    c)第 n+1 个周期开始时,电感电流的起始点就是这个较低的谷值电流 I_valley(n);
    d)因为起始点更低,要达到相同的控制电压(峰值电流设定点),就需要更长的上升时间。这导致第 n+1 周期的导通时间 Ton(n+1) 变长,占空比 D(n+1) 增大;
    e)占空比增大导致该周期结束时的谷值电流 I_valley(n+1) 比没有扰动时更高;
    f)第 n+2 个周期开始时,起始点更高,又可能导致 Ton(n+2) 变短,占空比减小...
    g)如此循环,最初的微小扰动 ΔI 在第 n 周期导致占空比减小,在第 n+1 周期导致占空比增大,在第 n+2 周期又导致占空比减小... 形成了一个周期为两个开关周期的振荡,即次谐波振荡。这种振荡的幅度会逐渐增大,导致系统不稳定。

三、解决方法

        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中,为解决次谐波振荡,需要人为地改变比较器工作的“斜率”,使得在占空比 > 50% 时,扰动也能被衰减而不是放大。 

        具体方法是在检测到的实际电感电流信号上叠加一个斜率向下的斜坡电压,或者等效地在控制电压(比较器的参考端)上叠加一个斜率向上的斜坡电压(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目的是让比较器看到的“有效电流信号”或“有效参考电压”带上一个额外的斜坡。

1、作用原理:
  1. 假设在电感电流检测信号上叠加一个斜率向下的补偿斜坡(斜率大小为 Se);
  2. 当占空比 > 50% 时,如果某个周期出现正向扰动 \bigtriangleup _{I} 导致提前关断:
    a)叠加了补偿斜坡的“有效电流信号”在关断点处不仅反映了实际电流的扰动 \bigtriangleup _{I},还叠加了一个负向的补偿量(因为补偿斜坡是向下倾斜的,在关断时刻对应的补偿值是负的)
    b)这个额外的负向分量使得“有效电流信号”在关断点更低,这意味着为了达到相同的控制电压,实际关断点对应的真实电感电流必须更高一些
    c)结果是,虽然扰动导致提前关断,但由于补偿斜坡的存在,该周期结束时真实的谷值电流 I_valley(n) 的下降幅度比没有补偿时要小
  3. 下一个周期 n+1 的起始点虽然仍然比理想值低,但低的程度被补偿斜坡减弱了

  4. 这样,扰动在传递到下一个周期时被部分抵消了。只要选择合适的补偿斜坡斜率 Se,就能确保扰动在后续周期中衰减,而不是放大,从而消除次谐波振荡,恢复系统稳定性。

2、优点:
  • 改善对输入电压变化的抗扰性: 在纯峰值电流模式中,环路增益会受到输入电压 Vin 的影响,斜坡补偿显著降低了环路增益对 Vin 的依赖性,使系统性能更一致;

  • 提高最大可用占空比: 没有补偿时,占空比通常被限制在 50% 以下以避免振荡,加入斜坡补偿后,可以安全地使用更高的占空比(例如 70%-80% 甚至更高);

  • 改善噪声免疫力: 补偿斜坡可以平滑电感电流检测信号中的噪声尖峰,减少误触发比较器的可能性。

四、数学解释

       1、 基于小信号模型或几何分析,可以推导出一个关键的不等式,描述扰动是如何传递的:

下一个周期的扰动 ≈ 当前周期的扰动 *\left (-\frac{S_{2}}{S_{1}} \right )*\frac{D}{1-D}

        其中:

        S_{1} 为电感电流上升斜率 (开关管导通期间,\frac{d_{i}}{d_{t}})

        S_{2} 为电感电流下降斜率 (开关管关断期间,-\frac{d_{i}}{d_{t}},取正值)

        D 为占空比

        2、要保证系统稳定(扰动衰减),需要传递函数的绝对值小于 1,即:

\frac{S_{2}}{S_{1}}*\frac{D}{1-D}< 1

        3、

  • 当 D< 50% 时,\frac{D}{1-D}< 1,只要 \frac{S_{2}}{S_{1}} 不是非常大(通常不是),这个条件容易满足,扰动衰减**,系统稳定;
  • 当 D= 50% 时,\frac{D}{1-D}= 1,临界状态 \frac{S_{2}}{S_{1}}*1< 1, 即要求 S_{2}< S_{1}(通常成立但临界);
  • 当 D> 50% 时,\frac{D}{1-D}> 1,即使 \frac{S_{2}}{S_{1}}< 1,它们的乘积也可能大于 1,使得 |传递函数|>1。这意味着扰动被放大,系统不稳定,容易发生次谐波振荡。占空比 D  越大,(即 \frac{D}{1-D}) 越大),不稳定的风险越高。

        因此,D= 50%  成为峰值电流模式稳定性的一个关键临界点。为了解决 D> 50% 时的不稳定问题,必须引入斜坡补偿来修改扰动传递函数的特性,使其即使在 D> 50% 时也能满足 |传递函数| < 1,恢复稳定性。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abbae039bf2a DDC控制器是一种智能化的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自动化、工业控制以及环境监控等领域。它基于先进的微处理器技术,具备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灵活的编程功能。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DDC控制器能够对各类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精准地驱动执行器完成相应的操作。 在建筑自动化系统中,DDC控制器可用于控制暖通空调系统,实现对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的精确调节。它能根据室内外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空调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同时优化能源消耗。此外,DDC控制器还可用于照明控制,根据自然光照强度和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实现节能与舒适性的平衡。 在工业控制领域,DDC控制器可用于监控和控制生产线上的各种设备。它可以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及时发出指令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DDC控制器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其块化的设计便于安装、调试和维护,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配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块。此外,DDC控制器还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无缝对接,构建完整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总之,DDC控制器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已成为现代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为实现智能化、高效化和节能化的控制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数字峰值电流模式控制(Digital 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DPCMC)中,斜坡补偿主要用于改善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环路稳定性。由于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固有缺点,在占空比接近100%时会导致谐波振荡斜坡补偿通过向电流反馈信号中添加一个与开关频率同步的固定斜坡,能够有效避免这种不稳定性。在实现斜坡补偿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斜坡斜率和斜坡信号的相位,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 参考资源链接:[DSP28035实现数字峰值电流模式控制详解](https://wenku.csdn.net/doc/6scarcsnp6?spm=1055.2569.3001.10343) DSP28035作为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的Piccolo™系列微控制器之一,其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核心提供了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非常适合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包括斜坡补偿。在DSP28035上实现斜坡补偿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使用拟-数字转换器(ADC)采样电流信号;其,通过软件算法生成斜坡补偿信号;然后,将电流采样信号与斜坡补偿信号结合,形成最终的控制信号;最后,将该控制信号用于PWM块生成驱动信号。此外,实现斜坡补偿还需要仔细调整参数,以确保补偿效果与系统要求相符。通过参考《DSP28035实现数字峰值电流模式控制详解》这份资料,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斜坡补偿在数字峰值电流模式控制中的具体实现细节,获取必要的理论背景和设计指导。这份资料详细讲解了基于DSP28035的移相全桥控制技术,特别适用于数字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电源供应设计,包含了理论操作、相关方程以及设计示例和完整的编译项目文件,是学习数字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和斜坡补偿设计的宝贵资源。 参考资源链接:[DSP28035实现数字峰值电流模式控制详解](https://wenku.csdn.net/doc/6scarcsnp6?spm=1055.2569.3001.1034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