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高速电路与低速电路的区分,不仅取决于信号频率,还取决于信号传输路径的长度,仅仅依据信号频率,并不能做出信号属于高速还是低速的结论。
对于高速信号,常有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1:信号周期频率 高的才属于高速设计。事实上,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最高频率往往取决于信号的有效频率(或称转折频率)
。
误区2:在低速领域,电容、电感的工作频段比较低,可以认为它们都是理想的器件。但在高速领域,电路板上的电容、电感等已经不能被简单地视为纯粹的电容、电感。例如,当电路的两端用一个电容相连时,在低速电路中,这两端被视为断路,而在高速电路中,假定其工作频率为
,则电容
表现出的电抗值为1/(2
X
),在工作频率很高的情况下,该电容的电抗值变得很小,表现为短路。同理,在低速电路中表现为短路的电感,在高速电路中将表现为断路。
对低速信号而言,由于传输路径上各点电平近似相同,因此,可采用集总式的思维来看待传输路径,即传输路径上各点的状态相同,在分析时,可被集中成一点;对高速信号而言,传输路径上各点的电平不同,需采用分布式的思维来看待传输路径,即不能将传输路径集中成一点来看待,而应视为多个状态不同的点。
以此为前提,区分高速和低速信号的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获得信号的有效频率和走线长度
。
第二步,利用计算出信号的有效波长
。
第三步,判断与1/6
之间的关系,若
>1/6x
,则信号为高速信号,反之,则为低速信号。
如何获得信号的有效频率呢?在有测试板等现成电路的情况下,可直接测量信号的 10%~90%上升时间,再利用式(1.2)即可计算得到P的值。而在没有现成电路的情况下,可假设信号的上升沿时间为信号周期的 7%,此时,信号有效频率约为信号周期频率
的7倍,例如,周期频率为100MHz的时钟信号,可估计其有效频率约为700MHz。
以上方法对极高频信号(如频率在1GHz以上的信号)并不成立,极高频信号的上升沿很缓,上升时间甚至可能达到信号周期的20%,因此,再利用的计算公式已经没有意义,同时,判断极高频信号属于高速还是低速,本身也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