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季,我国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华北、黄淮、江南及四川盆地等地频繁出现35℃以上的高温,部分地区甚至突破40℃。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应对未来极端高温,气象大模型的发展将发挥关键作用。
2025年夏季高温的主要成因
-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气候趋势
近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持续升高,2025年夏季的高温与长期气候变暖趋势密切相关。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热量在大气中滞留,使得极端高温事件更加频繁和强烈。 -
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
夏季高温往往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的强度和位置有关。2025年夏季,副高势力偏强且西伸明显,长时间控制我国中东部地区,导致晴热少雨天气持续,加剧高温干旱。 -
城市化加剧热岛效应
城市建筑密集、绿地减少、机动车和空调排放增加,使得城市气温明显高于周边郊区。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在高温天气下热岛效应显著,进一步推高局地温度。 -
厄尔尼诺事件的滞后影响
2024-2025年可能经历了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其增暖效应往往在次年夏季仍有一定影响,导致东亚夏季风偏弱,降水减少,高温天气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