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求流程
(1).启动服务端等待客户端来连接
(1).浏览器发出请求然后经过wsgiref.py模块。
(2).执行urls.py中的列表,请求url和列表中的参数进行匹配。
(3).匹配成功后执行对应的视图函数。
(4).将结果返回给浏览器。
(5).断开连接
2.视图函数
(1).函数名称任意,但是一般要见名知意(看见函数名称就知道做什么事情)
(2).函数至少有一个参数,一般命名为request,request参数是django.http模块中的
HttpRequest类的一个对象包含了所有的请求信息,例如请求路径,参数等等。
(3).返回值 HttpResponse的实例可以给浏览器返回一段文本信息。
def hello(request):
"""
hello:是函数名称,不是固定的,一般见名知意。
:param request: 是django.http模块中的HttpRequest类的一个对象
包含了所有的请求信息,例如请求路径,参数等等
:return:HttpResponse的实例可以给浏览器返回一段文本信息
"""
return HttpResponse('hello world')
3.views.py文件
一般我们将视图函数单独的写在一个脚本文件中,一般名称为views.py
4.返回简单的html文件
总结:
视图函数
(1)函数名称 见名知意,
(2)至少有一个形参(一般命名为request),因为浏览器请求的时候,服务端会将请求的数据封装到HttpRequest对象中。
(3)向浏览器返回一段文本内容 使用 HttpResponse对象。
(4)向浏览器返回html页面,使用 render对象,第一个参数是函数声明的形参(request),第二个参数是页面。
(5)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html页面放到templates目录下。(如果此目录不存在,可以手动创建)。
(6)扩展:需要在settings.py中配置templates目录的路径。
①TEMPLATES=[{
‘DIRS’:[os.path.join(BASE_DIR,’templates’)]
}]
views.py文件
一般来盛放 视图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