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化编码流程“三步走”
通常,组件化编程流程需要经历以下三个步骤。
当然还要根据实际项目工作情况而定,但是思路是这样的。
一、拆分组件
根据 UI 效果图,拆分界面上的功能模块,并抽取组件。
下面是一个 TodoList 的界面效果如下:
经过分析上面 TodoList 界面效果,组件拆分情况如下:
二、实现静态组件
根据组件结构,构建组件代码,实现静态页面效果。编码实现上需要注意 className、style 的写法。
根据拆分组件的结果,抽取出了 4 个组件,层级结构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面的组件结构,构建的代码结构如下:
后续章节会逐个实现代码细节。
三、实现动态组件
-
动态显示初始化数据
- 数据类型限制
- 如何确定将数据放在哪个组件的 state 中?
- 只有某个组件自己使用的数据,则放在其自身的 state 中;
- 如果是某些组件公用的数据,则放在他们共同的父组件的 state 中(官方称此操作为:状态提升)。
-
交互
-
关于父子组件之间的通信
- 【父组件】给【子组件】传递数据:通过 props 传递;
- 【子组件】给【父组件】传递数据:通过 props 传递,要求父组件提前给子组件传递一个方法。
-
通过绑定事件监听处理
-
后续通过多个章节来完全编码实现上文提到的 TodoList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