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ID控制算法是工业控制领域数十年来应用最广泛的经典控制算法之一,其理论原理易于理解,算法结构简单,易于工程实现,这也是其受到工程师们青睐的重要原因。
尽管算法原理简单,其参数整定难度却因被控对象而异,不同工程师对同一被控对象整定出的PID参数也各不相同。这对PID控制算法的理解以及工程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篇将从PID控制算法展开,针对PID控制算法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PID控制算法原理
PID控制算法,是指由比例项(P-Proportional),积分项(I-Intergral),微分项(D-Derivative)的全部或部分组合的一种控制算法。它即可以适用于模型已知的被控对象,也可以用于模型未知的被控对象。本文以simulink仿真的形式说明PID控制算法的原理,具体的simulink模型如图1所示,实验中使用单位阶跃信号作为给定输入信号。
常用的PID控制算法主要分为:
- 比例控制算法(P)
该控制器由单一的比例环节组成,当输入单位阶跃信号时,其响应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看到,纯比例控制器控制下的实验对象,存在稳态误差,当比例项系数增大时,该稳态误差会逐渐减小,但无法完全消除,这也是P控制器的弊端之一。
该控制器通常用于伺服系统,作为控制结构中的外环路控制器,例如多旋翼飞行器姿态控制回路中的角度外环,往往采用纯比例控制器进行闭环控制。
- 比例-积分控制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