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I(Display Serial Interface)协议是MIPI Alliance制定的一种用于主机处理器与显示模块等外设之间传输数据的接口标准。它通过将并行数据、信号事件和命令转换为数据包,并在物理层进行串行化传输,从而实现高效的数据通信。
DSI协议的工作原理
-
协议层:
- DSI协议层负责将并行数据、信号事件和命令转换为数据包,并在添加协议信息和标头后发送给物理层。
- 数据包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数据标识符(DI)、短数据包和长数据包等。短数据包通常用于命令模式下的命令和相关参数,而长数据包则用于视频模式下的显示应用程序。
- 在HS(高速模式)和LP(低速模式)两种传输模式下,每个数据包之间应有时间间隔,而LP模式则无此限制。
-
通道管理:
- 如果有多个通道,则由通道管理层将字节分配给单独的物理层,每个通道一个物理层。
- 每个通道发起各自的SoT(Start of Transmission)序列,因此每个通道的第一个字节发送时间是相同的。
-
物理层:
- 物理层负责在主机处理器和外设之间传输信息,使用一个或多个串行数据线和时钟线来传输数据。
- 高速串行数据的发送称为HS传输或突发,在传输之间,差分数据信号或通道会进入低功耗状态(LPS)。
- 在开始HS传输之前,发射机PHY向接收机发送SoT序列,之后可以使用HS模式传输数据或命令数据包,并且单个HS传输中可以包含多个数据包。
- 单个HS传输中可以包含多个数据包,并在PHY层使用专门的EoT序列来表示传输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