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22)
  • 收藏
  • 关注

原创 通俗的话语解读《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

建体系:搭好组织架构、明确权责,让外包管理有章可循;抓重点:对 “重要外包”“数据安全” 严管,一般外包不放松基本流程;靠系统:把上述所有流程(准入、监控、退出、应急)落地到外包管理系统里,用系统代替 “人工记”,减少漏项和人为失误。最终目标是:既能通过外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又能把风险攥在自己手里,不因为外包 “掉链子”。

2025-09-04 14:54:24 789

原创 “假装上班”撕开了“共享办公”的遮羞布?

假装上班” 与共享办公虽名称不同,但在根源、目标客户、功能特性以及社会经济影响等多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它们都是现代职场创新变革的生动体现,共同为构建更加灵活、高效、包容的未来工作模式贡献着力量。共享办公空间更是以创新的商业模式,打破了传统办公空间的封闭性与独占性,推动办公资源在不同个体与组织间高效流动,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创新创业生态的繁荣发展。缓解了失业者的焦虑和家庭的压力,另外一方面,业给失业者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平台,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去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摆脱居家干扰。

2025-08-18 10:03:29 296

原创 本末倒置还是黔驴技穷,花絮成了这个时代电影的宣传主料

时代在进步,不要拿“花絮”当主角,赢了票房,确输了人心。前不久陈佩斯老爷子的《戏台》上映,铺天盖地的宣传,本人也去欣赏了老爷子的作品,就像铺天盖地的宣传一样,笔者也觉得老爷子的作品非常好,既讽刺了该讽刺的,又让观众开怀大笑。时代在发展,传媒在升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花絮摇身一变成了电影宣传的主料,这本无可厚非,但越来越多的老辈演员在新电影推广中,过度的使用了花絮的宣传,本来是后置的笑料锦上添花,被硬生生的安排在电影前期宣传推广,而且很多花絮有明显的刻意安排,并非NG,这就有点让人倒了胃口。

2025-08-18 10:00:06 691

原创 携手飞书,共绘高效办公、协同管理新蓝图

此外,东方大唐还结合飞书的功能特性,为客户量身定制高效办公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在项目管理、日常团队协作、系统搭建、知识管理等领域实现质的飞跃。例如,某知名消费电子企业通过引入飞书项目,并成功打通了SAP、OA系统,实现了项目的一站式审批、进度的实时监控和团队成员的高效协作。在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时代,高效协同、智能的办公工具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通过打造标准化的流程,加速项目上线,管控项目风险,现已经能很好地满足软件研发、游戏开发、汽车制造、硬件研发、销售管理、工单管理、内容运营等多种不同场景项目管理诉求。

2025-08-13 10:18:11 418

原创 企业为什么要用OKR

其次,团队OKR比个人OKR对企业的好处更大,他能让团队所有成员聚焦,让员工不在单打独斗,将个人责任与组织融合起来,在团队中建立强大的联结纽带。如果直接照搬大型企业的评估方式,,会与我们习惯的考核逻辑相冲突,甚至让企业动作变形从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对于中大型组织,随着内部复杂性的增加,员工与组织的疏离风险也会增加,这不可避免地成为“与愿景和战略对齐”的威胁。我们发现这是使用OKR的最佳方式,如果不将OKR周期与财政年度相结合,就会导致对需要实现什么以及何时实现的混淆,还会显著增加工作量或产生重复工作量。

2025-08-06 10:32:08 221

原创 在单位里,对付“烂人”最有效的办法,不是骂,不是忍,也不是躲

更气人的是,他在甲方面前特别会表现,把别人的功劳说成自己的,出了问题就甩锅给别人。沟通要留痕:每天开个短会同步进度,每周写周报,重要信息都发邮件或发群,别只靠嘴说。你不用特意孤立谁,只要让积极的人被尊重、被认可,烂人自然会被冷落。分任务时就说清楚:这事归你,出问题你要解释,也会影响你的评分。你把责任和结果绑在一起,他一出问题,所有人就都看明白了。当你把项目本身做好了,系统运转顺畅了,烂人自然待不下去。作为项目经理,你要做的不是“管人”,而是“建系统”。就像让不会游泳的人过河,你不推他,他自己也会沉下去。

2025-08-04 09:35:35 321

原创 创新,从“问”开始

在一个组织里,如果问题被认真对待,而不是被匆匆绕过、轻轻带过,那么创新的可能性就悄然开始了。一个人的提问,也许并不会立刻改变方向,但却能撬动更多思考的空间。提出问题,有时候比找出答案更难,因为它需要勇气,也需要耐心。影片没有展示产品和岗位,而是以“人类的每一步创新,都源于一次追问”开场,镜头中不断出现年轻人提出问题的瞬间。几乎每次真正的创新,最初都不是从答案开始的,而是从一个小小的、甚至看上去有些多余的问题开始的: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不是每个问题都通往伟大的创新,但敢于发问,是创新文化真正的开始。

2025-08-04 09:30:33 358

原创 完美主义,是通向极致的最大拦路虎

完美主义的核心,是对失败和他人评价的恐惧。它让人陷入无限打磨的怪圈,生怕一丝瑕疵被发现,陷入无尽焦虑与内耗。它是一种被动的防御,是害怕被否定的内心驱动。与之相对的,追求极致则是一种主动的进攻姿态,是怀揣对价值和创新的热爱,勇于迈出第一步,哪怕不完美,也会用实践去验证、去改进。乔布斯的挑剔,来自对产品本质的洞察,也正因此,他重塑了整个手机行业。乔布斯以极致挑剔著称,源于他对用户体验的极端敏感和对技术与美学统一的执念。但事实上,它们背道而驰。完美主义往往假借高标准之名,绑架我们的行动力,拖慢创新步伐。

2025-08-04 09:28:44 214

原创 文化是生存之规定

在一次英国海军的模拟演习中,舰长连续下达错误指令,舰队逐步走向“失控”。但所有人都执行了,没有人质疑,没有人出声。演习失败后,复盘发现,几名关键军官其实早已察觉不对劲,只是没人愿意打破沉默。”意思是,文化不是某种附加的风格,而是我们活下去的方式。说这话的王东岳,是当代中国少有的系统性思想者,他研究演化论,却讲的不只是生物,而是人类文明的整体路径。在他看来,文明的进化,并不是技术堆上去的,而是文化推出来的。那些真正能穿越周期的公司,本质上都完成了一件事:他们更新了自己的文化,也更新了对怎样生存的集体回答。

2025-08-04 09:25:16 414

原创 IT外包制度体系框架

整个图从战略到执行和评估,详细描述了IT外包管理的各个环节,强调了价值和风险的双重管理,并且通过持续改进机制确保管理过程的不断优化和提升。其中深色的方框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外包管理的框架体系如图所示,强调价值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结合。框架体系详细说明了IT外包管理的战略、治理与运营过程。价值管理,浅色的方框涉及的内容主要。

2025-07-25 09:07:37 121

原创 你以为自己管理“不行”,其实是你管理“不到位”

项目管理不是项目经理一个人的战场,而是组织能力的体现。作为管理者,你的责任不是“去管项目”,而是“让项目能被管好”。

2025-07-24 09:09:14 350

原创 三顾不够,三十顾才行

有个工程师,雷军和核心团队轮番上阵,十七次谈话,最长一次聊了十多个小时,只为请他加入。毕竟再高效的制度,也拦不住人心的流动;如果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是求贤若渴的典范,那在小米,三顾不够,雷军三十顾都要请来一个人。小米对人才的极度敬畏,是因为他们太清楚:他们要做的事很难,靠“差不多的人”是做不成的。光有能力还不够,还得认同愿景、有责任感,最好是那种不用推、不用盯,就会自己往前冲的人。字节跳动:张一鸣在创业早期,多次约见网易技术大咖杨伟东,约在同一家咖啡馆连续聊了好几个月,三轮以上,讨论算法、愿景和未来。

2025-07-24 08:27:08 175

原创 数字化项目验收:从标准框架到价值闭环的实践路径

当一家大型制造企业的 MES 系统历经 18 个月开发终于上线时,验收会上却因 “生产数据追溯功能缺失” 被一票否决 —— 这样的案例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并不罕见。数字化项目的验收绝非简单的 “完工确认”,而是对业务价值、技术合规与可持续运营的全面校验。一套科学的验收体系,能让项目成果从 “纸面承诺” 转化为 “实际效益”,而这需要从验收逻辑、组织架构到执行细节的系统化设计。

2025-07-23 11:16:03 576

原创 别陷入这 5 个 “伪努力” 陷阱

于是,你练就了 “秒回神功”:客户说 “系统卡了”,你立刻回 “稍等我看看”;客户成功的 “伪努力”,本质是 “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以为做了很多事,就该有好结果,却没思考 “客户真正需要什么”。有些客户成功经理信奉 “关系至上”:每周发一次问候,每月上门拜访一次,季度请客户吃饭团建,手机里存着客户的生日、喜好,甚至家人的名字。“客户的消息必须 10 分钟内回复”“电话响三声必须接”“周末也得随时待命”—— 这是很多客户成功岗的 “铁律”。客户要的是 “结果”,不是看你 “一个人硬扛”。

2025-07-23 09:00:18 270

原创 项目复盘:从 “走过场” 到 “真改进” 的破局之道

真正的复盘不是项目的终点仪式,而是一套系统化的 “经验萃取机制”,它能让成功的逻辑显性化、失败的教训结构化,最终实现 “做一个项目,长一分本事” 的复利效应。某科技公司将复盘结论分为三类:“警示清单”(如 “与新供应商合作需预付不超过 30%”)、“工具模板”(如优化后的需求调研问卷)、“决策树”(如 “遇到客户临时变更需求时的处理流程”)。

2025-07-22 09:44:03 415

原创 3个反常识成交法,客户主动买单

和客户聊了三个小时,方案改了五版,报价压到成本线,最后客户还是说 “再考虑考虑”。​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产品优势讲得清清楚楚,性价比也足够高,可客户就是不买单。这时候你可能会想:是不是我口才不够好?要不要再逼单试试?​其实,真正的成交,从来不是靠 “说服”。那些能让客户爽快下单的沟通,藏着三个反常识的逻辑。​。

2025-07-22 09:36:05 876

原创 团队管理:道、法、术、器、势(进阶指南)

道、法、术、器、势,相辅相成:有 “道” 无 “法”,团队有方向却无章法,容易一盘散沙;有 “法” 无 “术”,团队有规则却无弹性,难以应对变化;有 “术” 无 “器”,团队有能力却效率低,容易疲惫倦怠;有 “器” 无 “势”,团队很努力却难突破,增长会遇瓶颈。真正的团队管理高手,懂得在五个维度同时发力:用 “道” 凝聚人心,让团队知道 “为什么而战”;用 “法” 搭建框架,让团队 “有章可循”;用 “术” 灵活应变,让团队 “能打硬仗”;用 “器” 提升效率,让团队 “事半功倍”;

2025-07-21 09:35:58 583

原创 你并非不擅长团队管理,只是没抓住团队管理的核心

《团队管理的7个本质洞察》摘要: 优秀团队管理不是发号施令,而是激活潜能。管理者应避免7个误区:1)追求绝对服从会扼杀创造力,要鼓励主动优化;2)依赖权威不如建立信任,用真诚激发内驱力;3)目标需拆解为可执行步骤,而非空喊口号;4)反馈要日常化,及时肯定与指导;5)重视内部培养而非盲目招聘;6)允许良性冲突以促进深度思考;7)适当放权而非全程紧盯。真正的管理是成就团队成员,在目标与现实间找到平衡,最终实现共同成长。

2025-07-21 08:59:16 825

原创 做项目管理,必须丢掉身上的 “佛系心态”

做团队管理,最该丢掉的就是 “佛系心态”。什么是 “佛系”?什么是 “强者”?一句话就能说清:佛系者逃避问题,强者解决问题。当你不再随波逐流、不再和稀泥、不再敷衍了事、不再逃避责任、不再满足现状,你就会发现:团队的凝聚力在变强,执行的效率在提升,曾经的困境,都成了成长的阶梯。管理从来不是 “顺其自然” 的事,而是 “主动作为” 的事。愿你敢较真、敢担当、敢突破,成为那个能让团队信服、能带领大家打胜仗的管理者。

2025-07-21 08:48:42 385

原创 《项目管理与项目集管理:从“点”到“面”的管理跃迁》

公司主推的项目管理解决方案,涵盖了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合同管理、绩效管理、人力外包管理、工业互联网、研发管理、风控合规管理、RPA 等企业核心业务板块,为企业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筑牢根基。决定项目管理的成败。是项目集的终极目标。单个项目可能只追求 "按时交付",但项目集需要计算 "整体价值"。某商场的 "周年庆" 项目集包含促销活动、会员回馈、设施翻新三个项目,单独看设施翻新会占用资金且短期无收益,但项目集视角下,它能提升顾客体验,配合促销活动使整体销售额增长 50%,远高于单独做促销的 20% 增幅。

2025-07-21 08:37:52 356

原创 项目管理中的 “去芜存菁“:理性处理团队不适配成员

某金融系统上线项目中,一位测试工程师的疏漏导致三次重大 bug,项目经理整理出 "缺陷清单"" 影响分析 ""补救成本" 三份材料,向领导汇报:"该成员负责的模块缺陷率是平均水平的 5 倍,已导致上线时间推迟两周,建议更换有经验的测试人员,我已联系好替补人选"。某研发项目经理每周都会更新 "团队贡献度表",从 "任务完成率"" 缺陷修复速度 ""协作响应时长" 三个维度量化成员表现,并附上具体案例:"小王本周完成 3 项任务(计划 5 项),其中 2 项逾期,延迟交付导致测试环节压缩 1 天"。

2025-07-17 09:59:03 593

原创 项目管理中的汇报智慧:把握汇报的“黄金法则”

汇报时需附上初步判断和应对思路,比如:“第三方接口开发滞后2周,可能影响上线,建议启动备用供应商评估”,这既体现责任感,也避免被视为“甩锅”。例如:“数据迁移任务提前完成,得益于技术组连续3天优化脚本”,这样的汇报既能提升团队士气,也能让管理层看到团队的价值。比如:“这次延期暴露了测试流程漏洞,建议引入自动化测试,可减少50%回归测试时间”,这既体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展现了长远视角。改用“事实+影响+建议”的结构,比如:“客户需求频繁变更,已导致3次返工,建议签订补充协议明确范围”。

2025-07-10 11:37:30 399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