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网络参考模型——TCP/IP模型(物理层)

一、TCP/IP模型-物理层

1、数据传输(交换)的形式

(1)电路交换

特点:通信双方独占通信链路。

优点:数据传输时延小,适用于实时通信;数据按序发送,不存在失序问题;适合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传输。

缺点:连接建立时间长;独占信道,信道利用率低;不同类型、不同速率的终端难以直接通信;难以进行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

特点:报文整个地发送,一次一跳,是分组交换的前身。

优点:不用预先建立连接,没有建立连接时延,可以随时发送报文;按照存储–转发机制,对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并且能支持不同速度、规格的输入/输出端口间的交换;有路径选择,当某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可以选择其他线路,提高传输可靠性;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址;提高信道利用率。

缺点:进入交换节点之后要经历存储–转发过程,时延大,当网络通信量增大时,时延加剧,不适合实时业务数据传输;只能传输数字信号;报文长度无限制,每个中间节点都要完整接收报文,当线路较忙时,中间节点可能需要存储其他报文,要求每个节点具有较大的缓存区。

(3)分组交换

特点: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的思想类似,不同的是分组交换将数据切成一个个小片分开传送。分组交换可以分为数据报分组交换和虚电路分组交换。

虚电路分组交换:不同于电路交换(有物理链路),而是建立一条逻辑链路。在信息交换之前,需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先建立一个逻辑连接,然后才开始传送分组,所有分组沿相同的路径进行交换转发,通信结束后再拆除该逻辑连接。分组能按序到达。

数据报分组交换:

特点:数据包的传输彼此独立,互不影响,可以按照不同的路由机制到达目的地,并重新组合。

优点:相比报文交换,所需缓存区更小;减少了出错几率,提高了传输可靠性。

缺点:相比报文交换,需要在每个分组都加上源目地址、分组编号等信息,传输信息量增大;有失序问题(数据报交换)。使用数据报分组交换时,采用TCP控制数据可靠传输,运输层采用TCP协议后,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四次挥手此时释放连接,同时将失序数据分组存储在缓存区中,确保数据按序到达,此时也就相当于虚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是无连接的。

2、报文层次

(1)报文的每个层次之间有联系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灵韵设计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