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系统是如何管理activity的
Android 系统通过任务栈(Task Stack)和活动管理器(Activity Manager)来管理 Activity。
任务栈是一个按照“后进先出”原则管理 Activity 的结构。当启动一个新的 Activity 时,它会被放置在任务栈的顶部。当用户按返回键时,位于栈顶的 Activity 会被销毁,下一个 Activity 会显示出来。
活动管理器负责监控和控制 Activity 的生命周期。它根据系统的资源情况、用户操作以及应用的行为来决定 Activity 的创建、暂停、恢复和销毁。
例如,当内存不足时,活动管理器可能会销毁处于后台的 Activity 以释放资源。当用户切换应用或者旋转屏幕时,活动管理器会根据配置的变化来调整 Activity 的状态。
具体来说,Activity 有以下几种状态和对应的管理方式:
- 运行状态(Running):当 Activity 处于屏幕最前端,并且能够与用户进行交互时,处于运行状态。系统会为其分配较多的资源以保证流畅运行。
- 暂停状态(Paused):当 Activity 失去焦点,但仍然可见时,处于暂停状态。此时它仍然部分可见,比如一个弹出的对话框覆盖了它的一部分。系统可能会降低其资源分配,但不会销毁它。
- 停止状态(Stopped):当 Activity 完全不可见时,处于停止状态。系统可能会根据内存情况销毁处于停止状态的 Activity。
- 销毁状态(Destroyed):当 Activity 被系统或用户主动关闭时,处于销毁状态。
在 Activity 的生命周期中,系统会通过一系列回调方法来通知开发者 Activity 的状态变化,如 onCreate
、onStart
、onResume
、onPause
、onStop
、onDestroy
等,开发者可以在这些方法中进行相应的初始化、资源释放等操作。
例如,当 Activity 从暂停状态恢复到运行状态时,会调用 onResume
方法,开发者可以在这里重新获取焦点和更新界面数据。
总之,Android 系统通过任务栈和活动管理器的协同工作,有效地管理 Activity 的状态和生命周期,以提供流畅和高效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