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协作学习中的关系模型:提升元沟通能力
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在线协作学习(CSCL)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范式。它融合了合作学习与计算机辅助学习的优势,旨在通过技术支持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与知识共享。然而,尽管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对协作概念的定义不明确,以及对学生在网络协作中如何构建知识的研究不足。
理论背景
-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
- CSCL 结合了合作学习和计算机辅助学习,专注于技术如何支持协作学习,以增强同伴互动和小组合作,促进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社区成员之间的共享与传播。
- Gerry Stahl 提出,协作知识构建、群体和个体视角、人工制品的中介作用以及交互分析是构成 CSCL 理论框架的四个主题。这些主题相互关联,使 CSCL 呈现出丰富而复杂的特点。
- 协作学习
- 协作学习在教育领域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研究成果大多积极。它强调学生通过合作实现共同目标,从而在学术和社交方面受益。
- 相关研究提出了三种理论视角:社会相互依存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行为学习理论。其中,社会相互依存理论将群体视为一个系统,社会结构会影响个体间的互动;认知发展理论与皮亚杰的遗传认识论相关,强调个体在互动中会遇到认知冲突,需要解决这些冲突以促进信息交流;行为学习理论则强调外在群体强化和奖励对学习的重要性。
- 以往的协作学习策略多关注结构或管理变量,可称为一级策略。而本文提出的二级策略则更注重学生的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