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可以参考的就是
没有颜值插件的编辑器是没有灵魂的--【idea-theme插件】
【笔记本】大学生怎么选择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硬件】说说初级程序员怎么选台式电脑
下面讲IT小故事:
直接发成新贴了。
【IT小故事】计算机发展史小故事(1):
你也可以认为是属占字数。所以也不搞目录了。
我们似乎太过于沉溺于各种日新月异的技术,争论到底哪种技术才有未来, 现实的焦躁似乎让我们忽略了,计算机那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以及我们的初心。 回过头看这段历史,或许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感慨,更是一种启示、一种激情。 微软、苹果,盖茨、乔布斯有着怎样的恩恩怨怨?IBM 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这一路又有多少技术的弄潮儿错过了那些微妙却重要的机遇?我们究竟在用谁 发明的技术?华人在这段激情岁月中有过那些高光时刻?来吧,让我们一起读一
读这段关于计算机的故事。
计算机始祖
谁都知道,电脑的学名叫做电子计算机。以人类发明这种机器的初衷,它的 始祖应该是计算工具。英语里“Calculus”(计算)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既有“算 法”的含义,也有肾脏或胆囊里的“结石”的意思。远古的人们用石头来计算捕 获的猎物,石头就是他们的计算工具。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人类最早的计 算工具是手指,英语单词“Dight”既表示“手指”又表示“整数数字”;而中 国古人常用“结绳”来帮助记事,“结绳”当然也可以充当计算工具。石头、手 指、绳子……,这些都是古人用过的“计算机”。
不知何时,许多国家的人都不约而同想到用“筹码”来改进工具,其中要数 中国的算筹最有名气。商周时代问世的算筹,实际上是一种竹制、木制或骨制的 小棍。古人在地面或盘子里反复摆弄这些小棍,通过移动来进行计算,从此出现 了“运筹”这个词,运筹就是计算,后来才派生出“筹”的词义。中国古代科学 家祖冲之最先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第 6 位,使用的工具正是算筹,这个结果 即使用笔算也很不容易求得。
1617 年,英国数学家纳皮尔把格子乘法表 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印刻在一些狭长条的算筹上,利用算筹的摆放来进行乘、除 或其他运算。纳皮尔算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欧洲人主要的计算工具。 算筹在使用中,一旦遇到复杂运算常弄得繁杂混乱,让人感到不便,于是中
国人又发明了一种新式的“计算机”。
著名作家谢尔顿在他的小说《假如明天来临》里讲过一个故事:骗子杰夫向 经销商兜售一种袖珍计算机,说它“价格低廉,绝无故障,节约能源,十年中无 需任何保养”。当商人打开包装盒一看,这台“计算机”原来是一把来自中国的 算盘。、
世界文明的四大发源地──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幼发拉底河流 域──先后都出现过不同形式的算盘,只有中国的珠算盘一直沿用至今。
第一抹曙光
第一台真正的计算机是著名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的机械计算机。 帕斯卡 1623 年出生在法国一位数学家家庭,他三岁丧母,由担任着税务官 的父亲拉扯他长大成人。从小,他就显示出对科学研究浓厚的兴趣。 少年帕斯卡对他的父亲一往情深,他每天都看着年迈的父亲费力地计算税率 税款,很想帮助做点事,可又怕父亲不放心。于是,未来的科学家想到了为父亲制做一台可以计算税款的机器。19 岁那年,他发明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 计算机。
帕斯卡的计算机是一种系列齿轮组成的装置,外形像一个长方盒子,用儿童 玩具那种钥匙旋紧发条后才能转动,只能够做加法和减法。然而,即使只做加法, 也有个“逢十进一”的进位问题。聪明的帕斯卡采用了一种小爪子式的棘轮装置。
当定位齿轮朝 9 转动时,棘爪便逐渐升高; 一旦齿轮转到 0,棘爪就“咔嚓” 一声跌落下来,推动十位数的齿轮前进一档。 帕斯卡发明成功后,一连制作了 50 台这种被人称为“帕斯卡加法器”的计
算机,至少现在还有 5 台保存着。 比如,在法国巴黎工艺学校、英国伦敦科学 博物馆都可以看到帕斯卡计算机原型。据说在中国的故宫博物院,也保存着两台 铜制的复制品,是当年外国人送给慈僖太后的礼品,“老佛爷”哪里懂得它的奥 妙,只把它当成了西方的洋玩具,藏在深宫里面。
帕斯卡是真正的天才,他在诸多领域内都有建树。后人在介绍他时,说他是 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流体动力学家和概率论的创始人。凡是学过物理的 人都知道一个关于液体压强性质的“帕斯卡定律”,这个定律就是他的伟大发现 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甚至还是文学家,其文笔优美的散文在法国极负盛名。
可惜,长期从事艰苦的研究损害了他的健康,1662 年英年早逝,死时年仅 39 岁。 他留给了世人一句至理名言:“人好比是脆弱的芦苇,但是他又是有思想的芦苇。”
千秋电脑父
这是关于第一台电脑埃历阿克巧遇“电脑之父”的小故事。
1944 年仲夏的一个傍晚,戈德斯坦中尉来到阿贝丁车站,等候去费城的火车,
突然看见前面不远处, 有个熟悉的身影向他走过来。 来者正是闻名世界的大数
学家冯·诺依曼(J.Von Neumann)。
戈德斯坦感到绝不能放过这次偶然的邂逅,他把早已埋藏在心中的几个数学难
题,一古脑儿倒出来,向数学大师讨教。冯·诺依曼和蔼可亲,丝毫也不摆谱,
耐心地为戈德斯坦排忧解难。听着听着,他不觉流露出吃惊的神色,敏锐地从数
学问题里,感到眼前这位青年身边正发生着什么不寻常的事情。他开始反过来向
戈德斯坦发问,直问得年轻人“好像又经历了一次博士论文答辩”。最后,戈德
斯坦毫不隐瞒地告诉他莫尔学院的电子计算机项目和目前的研究进展。
冯·诺依曼真的被震惊了,随即又感到极其兴奋。从 1940 年起,他就是阿贝
丁试炮场的顾问,同样的计算问题也曾使数学大师焦虑万分。他急不可耐地向戈
德斯坦表示,希望亲自到莫尔学院看一看那台尚未出世的机器。
莫契利和埃克特高兴地等待着冯·诺依曼的来访,他们也迫切希望得到这位著
名学者的指导,同时又有点儿怀疑。埃克特私下对莫契利说道:“你只要听听他
提的第一个问题,就能判断出冯·诺依曼是不是真正的天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