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①差模干扰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差模干扰消除: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当干扰信号频率越高时候ZC越小,效果越明显,而低频时电路不受任何影响

 (电容C的容量范围大致是0.01~0.47μF)

②共模干扰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消除:

共模扼流圈工作原理如下: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共模电容的工作原理和差模电容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都是利用电容的高频低阻抗,使高频干扰信号短路,而低频时电路不受任何影响。只是差模电容是两极之间短路,而共模电容是线对地短路

(电容C的容量范围大致是2200pF~0.1μF,为减小漏电流,电容量不宜超过0.1μF)

 

 

③滤波器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该五端器件有两个输入端、两个输出端和一个接地端,使用时外壳应接通大地。
L抑制共模干扰,对差模干扰不起作用

C1、C2为差模电容(X电容)

C3、C4为共模电容(Y电容)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图中两条红线是火线L和零线N的共模干扰电流通路,称为漏感电流

 

L相对于N为220V,外壳如果不接地,存在110V电压

对地漏电流计算:

ILD=2πfCUc

其中,ILD为漏电流;f为电网频率

ILD=ICYL+ICYN

    =50*110*2**3.1415926*(2200p)*2

   =0.15mA

漏电流与C成正比。

对漏电流的要求是越小越好,这样安全性高(但是C取得太小,漏电流太小又起不到消除干扰的目的),一般应为几百微安至几毫安

 

接地线的电阻抗越高,使用者面临的安全风险越大。如果一个人碰触了具有破损接地线的设备,漏电流将流经人体到达大地,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常用4种简易EMI滤波器

为降低成本和减小体积,开关电源一般采用简易EMI滤波器,主要包括共模扼流圈L和滤波电容。以下四种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选择: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上图R为泄放电阻,可将C1上积累的电荷泄放掉,避免因电荷积累而影响滤波特性;断电后还能使电源的进线端L、N不带电,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isAndyWu/p/10399284.html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解释共模干扰差模干扰的区别。首先,我得回忆一下这两种干扰的基本概念,确保自己理解正确。共模干扰可能是指同时作用于两条信号线的干扰,而差模干扰则是在信号线之间的干扰。不过不确定,需要仔细理清。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它们的定义是否准确。共模干扰是不是指干扰信号在两条线上同相位出现,而差模干扰则是相反相位?比如,共模干扰可能来自外部电磁场在两条线上感应出相同的电压,而差模干扰则可能是由于信号回路中的电流差异引起的。 然后,应该比较它们的路径。差模干扰存在于信号线之间,而共模干扰则是在信号线与地之间形成的回路?或者共模干扰是两条线对地的干扰?这点可能需要进一步确认。比如,差模干扰的电流方向在两条线上相反,而共模干扰的电流方向相同,所以它们的回流路径不同。 应用场景方面,共模干扰常见于高频或长距离传输,而差模干扰可能更多出现在低频或电源线上?比如,共模干扰可能由电容耦合或电感耦合引起,而差模干扰可能来自电源波动或信号不平衡。 抑制方法的不同也很重要。共模干扰通常使用共模扼流圈、屏蔽层或滤波器,而差模干扰可能通过差分信号、滤波电容或优化电路布局来减少。例如,共模扼流圈可以抑制共模电流,而差模滤波则针对线间的噪声。 可能还需要举例说明,比如USB线上的干扰类型,或者电源适配器中的干扰处理。同时,需要注意两种干扰对设备的影响,比如共模可能导致设备外壳带电或EMI问题,差模可能直接影响信号质量。 需要检查是否有混淆概念的地方,比如是否将共模差模的传播路径搞反了。另外,是否需要提到共模抑制比(CMRR)这样的参数?或者在实际电路设计中如何处理这两种干扰? 最后,总结它们的区别时要清晰,确保用户能够区分两者的定义、路径、来源抑制方法。可能需要用表格或分点列出,但根据用户要求,结构要清晰,分步骤解释。同时确保使用正确的中文术语,避免技术术语错误。</think>共模干扰差模干扰是电子系统中两类不同的干扰模式,其区别可通过以下维度逐步分析: --- ### **1. 定义与表现形式** - **差模干扰(Differential Mode Interference)** - **定义**:干扰信号存在于两条信号线(如电源线、数据线)之间,方向相反,形成回路。 - **表现形式**:例如,信号线$L_+$$L_-$上出现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噪声电压$V_D$,其表达式可写为: $$ V_{L_+} = +V_D, \quad V_{L_-} = -V_D $$ - **共模干扰(Common Mode Interference)** - **定义**:干扰信号同时作用于两条信号线,方向相同,且以地或参考平面为回路。 - **表现形式**:两条信号线对地存在相同相位的噪声电压$V_C$,即: $$ V_{L_+} = V_{L_-} = V_C $$ --- ### **2. 干扰路径** - **差模干扰路径** - 噪声电流在两条信号线之间流动,形成闭合回路(如$L_+ \rightarrow 负载 \rightarrow L_-$)。 - **共模干扰路径** - 噪声电流通过信号线与地之间的寄生电容或电感形成回路(如$L_+ \rightarrow 地 \rightarrow L_-$)。 --- ### **3. 来源与常见场景** - **差模干扰来源** - 电源波动、电路内部元件非线性(如开关电源纹波)。 - **典型场景**:直流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信号线间的串扰。 - **共模干扰来源** - 外部电磁场耦合(如雷击、电机启停)、地电位差异。 - **典型场景**:长电缆受天线效应感应电压、未接地的设备外壳带电。 --- ### **4. 影响与危害** - **差模干扰** - 直接影响信号完整性,导致测量误差或数据传输错误。 - **示例**:传感器输出信号叠加噪声,ADC采样值偏离真实值。 - **共模干扰** - 可能转化为差模干扰(通过电路不对称性),或引起电磁辐射(EMI)。 - **示例**:医疗设备因共模干扰漏电流危及患者安全。 --- ### **5. 抑制方法** - **差模干扰抑制** - 使用差分信号传输(如RS485)。 - 添加π型滤波器或差模电感。 - 优化PCB布局,减小环路面积。 - **共模干扰抑制** - 采用共模扼流圈(抑制高频共模电流)。 - 增加屏蔽层并单点接地。 - 使用隔离器件(如光耦、变压器)。 --- ### **6. 总结对比表** | 维度 | 差模干扰 | 共模干扰 | |--------------|----------------------------|----------------------------| | **干扰路径** | 信号线之间 | 信号线与地之间 | | **相位关系** | 反向 | 同向 | | **抑制元件** | 差模电感、电容 | 共模扼流圈、屏蔽层 | | **典型场景** | 电源噪声、信号串扰 | 外部电磁耦合、地环路 | --- 通过理解两者的区别,可针对性地设计抗干扰措施,提升系统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