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基础入门

1)uname -a 命令

查看LINUX版本

2)cat /etc/centos-release

查看Centos版本

3)查看Centos内核信息

docker需要安装在centos 7以上的版本

4)Centos安装启动有一般都有下面的几个步骤

    内核引导

     运行init(运行级别)

     系统初始化

     建立终端

     用户登录系统

     可以通过who -r  或者runlevel 查看系统的运行级别(分7个级别)

     

    7个级别的分别如下:

   运行级别0:系统停机状态,系统默认运行级别不是设为0,否则不能正常工作。 

  运行级别1:单用户工作状态,root权限,用于系统维护,禁止远程登录

  运行级别2:多用户状态(没有NFS)

  运行级别3:完全的多用户状态(有NFS),登录后进入控制台命令。

  运行级别4:系统没有使用,暂时保留。

  运行级别5:系统正常关闭并重启,默认运行级别不能设置为6,否则不能正常启动。

企业的服务器一般使用运行级别3,开机后自动进入命令行模式。减少图形界面带来的资源浪费

4)Linux中可以使用的SHELL可以通过/etc/shells得知

/bin/sh (已经被bash 取代)

/bin/bash  (Linux的默认的shell)

/sbin/nologin   /sbin/nologin指的是不允许login当前Linux系统。当用户配置成/sbin/nologin时,如果再使用该用户ssh到linux操作系统,会提示如下内容:This account is currently not available。该功能类似于封掉某个帐户。

由上面的格式可以看出,每一行代表一个用户的信息,一共包括7个字段的信息,每个字段的信息用冒号隔开。这7个字段分别代表:

1. 账号名称:即登陆时的用户名

2. 密码:早期UNIX系统的密码是放在这个文件中的,但因为这个文件的特性是所有程序都能够读取,所以,这样很容易造成数据被窃取,因此后来就将这个字段的密码数据改放到/etc/shadow中了

3. UID:用户ID,每个账号名称对应一个UID,通常UID=0表示root管理员

4. GID:组ID,与/etc/group有关,/etc/group与/etc/passwd差不多,是用来规范用户组信息的

5. 用户信息说明栏: 用来解释这个账号是干什么的

6. 家目录:home目录,即用户登陆以后跳转到的目录,以root用户为例,/root是它的家目录,所以root用户登陆以后就跳转到/root目录这里

7. Shell:用户使用的shell,通常使用/bin/bash这个shell,这也就是为什么登陆Linux时默认的shell是bash的原因,就是在这里设置的,如果要想更改登陆后使用的shell,可以在这里修改。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有一个shell可以用来替代让账号无法登陆的命令,那就是/sbin/nologin。

类似mail这个用户就是不可以通过ssh登陆到shell上

 

关于以上7点【转自】:https://blog.csdn.net/psvoldemort/article/details/7265669

/usr/bin/sh

/usr/bin/bash

/usr/sbin/nologin

/bin/tcsh (整合c shell 提供更多的功能)

/bin/csh (已经被tcsh取代)

5)su - linux  切换到linux用户

     su -  切换到ROOT用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