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登录数据库
mysql -u用户名 -p密码
。例如,mysql -u root -p123456
,这里-u
表示指定用户名,-p
表示指定密码。如果密码为空,可以直接写mysql -u用户名
,然后在回车后根据提示输入密码。
二. 数据库的创建查询和删除
1. 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 数据库名字;
示例:
2.查看所有的数据库:
show databases;
示例:
3.对指定数据库做操作:
use + 数据库名字;
4.可以删除一个数据库: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三. 表的操作
1. 创建表:
1.创建一个表之前,必须先对一个数据库做操作,使用use + 数据库名字 表示对这个数据库进行操作,这样就证明我们这个表是创建在这个数据库下的
2. create table 表名(这一列的表头名字+这一列参数类型+ 这一列的限制,primary key(要作为主键的表头名字))
这个命令表示创建一个表,这里面的auto_increment限制表示这一列会自动增长,因为我们把这一列设置为了主键,什么是主键,下面有介绍,限制这一列可以写可以不写
示例:
- 数据类型和约束条件说明:
- 数据类型:如
INT
表示整数类型,VARCHAR
表示可变长字符串类型。不同的数据类型用于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 - 约束条件:
AUTO_INCREMENT
用于自动生成唯一的数字序列,PRIMARY KEY
用于指定主键,ENUM
用于限定取值范围。这些约束条件可以保证表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数据类型:如
2. 查看数据库中的表:show tables;
3. 查看这个表的结构:desc + 表名;
示例:
4. 删除一个表:drop table +表名称;
示例:
2.表数据操作
1.表数据的插入:
insert into 表名(表头名) values(这个表头对应的数据);
- 插入数据的值的类型和顺序要与列名相对应。如果要插入所有列的数据,也可以省略列名部分,直接写
INSERT INTO 表名 VALUES (值1,值2,...);
,但要保证值的顺序和表结构中列的顺序一致。
2.查询数据:
SELECT [DISTINCT] 列名1,列名2,...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表达式] [GROUP BY 列名 [HAVING 分组条件]] [ORDER BY 列名 [ASC|DESC]];
3.更新表数据:
UPDATE 表名 SET 列名1 = 值1,列名2 = 值2,... [WHERE 条件表达式];
- 一定要谨慎使用
UPDATE
命令,特别是在没有WHERE
条件的情况下,因为这会更新表中的所有记录,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修改。
4.删除数据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表达式];
- 同样,在没有
WHERE
条件时,会删除表中的所有数据,所以在执行删除操作时要特别小心。另外,DELETE
命令只是删除表中的数据,表结构仍然存在。如果要删除表结构,可以使用DROP TABLE
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