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火墙支持哪些NAT技术,主要应用场景是什么?
NAT分为三类:
仅源地址转换
仅目的地址转换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同时转换
1.NATNo-PAT:
只转换源IP地址,不转换端口,主要适用于需要上网的用户较少,而公网地址又足够的场景
2.NAPT (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
既转换报文的源地址,又转换源端口。转换后的地址不能是外网接口IP地址,主要适用于内部大量用户需要上网,但只有少数公网IP地址可用的场景
3.出接口地址 (Easy-IP):
和NAPT一样既转换源P地址,又转换源端口。不同于NAPT的是出接口地址方式转换后的地址只能是NAT设备外网接口所配置的P地址,主要适用于没有额外的公网地址可用,但内部上网用户非常多且直接通过外网接口本身的IP地址转换的场景。
4.Smart NAT (智能转换):
预留一个公网地址进行NAPT转换,其余的公网地址用来进行NAT No- -PAT转换。主要用于平时上网用户比较少,但是偶尔会出现上网用户倍增的情况下。
5.三元组NAT:
将源IP地址和源端口转换为固定公网P地址和端口,能解决一些特殊应用在普通 NAT中无法实现的问题。其主要用于外部用户访问局域网用户的一些P2P 应用。
域间双向NAT
当外部网络中的用户访问内部服务器时,使用该双向NAT功能同时转换该报文的源和目的地址可以避免在内部服务器上设置网关,简化配置。
域内双向NAT
内网pc以公网的形式访问内网服务器时,私网用户与内部服务器在同一安全区域同一网段时,私网用户希望像外网用户一样,通过公网地址来访问内部服务器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