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被信号处理函数中断的系统调用和库函数是否会自动重启

本文探讨了在系统调用或库函数被阻塞时调用信号处理函数的行为。介绍了两种可能的情况:自动重启或失败并设置errno为EINTR。详细列举了不同情况下接口的具体行为。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如果在系统调用或者库函数被阻塞的时候调用了信号处理函数,那么库函数和系统调用将会表现两种情况中的一种:

        1、在信号处理函数返回的时候自动重启。

        2、调用失败,errno被设置为EINTR。

        具体表现为那一种取决于调用的接口和信号处理函数在建立的时候是否使用SA_RESTART标志。

        (1)如果一个被阻塞的调用是下面的接口中的一种,当它被信号处理函数打断的时候,如果建立信号处理函数的时候使用SA_RESTART标志,那么它就会在信号处理函数返回的时候重启,如果建立信号处理函数的时候没有使用SA_RESTART,那么调用就会失败,并将errno置为EINTR:

        在“慢”设备的上调用read(2),readv(2),write(2),writev(2),ioctl(2)。“慢”设备是指I/O调用可能阻塞无限长时间的设备,比如终端、管道、套接字。(根据这个定义,磁盘不是慢设备)。如果在慢设备上的I/O调用被信号处理函数中断的时候已经传输了一些数据,那么调用将返回正常状态(通常是传输的字节数)。

        open(2),如果它能够被阻塞(例如,当打开FIFO的时候)。

        wait(2),wait3(2),wait4(2),waitid(2),waitpid(2)。

        如果套接字接口:accept(2),connect(2),recv(2),recvfrom(2),recvmsg(2),send(2),sendto(2),sendmsg(2)没有设置timeout选项,他们也将自动重启。

        文件锁接口:flock(2),fcntl(2)使用F_SETLKW。

        POSIX 消息队列接口:mq_receive(3), mq_timedreceive(3),mq_send(3), mq_timedsend(3)。

        futex(2) 使用FUTEX_WAIT(linux 2.6.22之后才有,之前总是返回EINTR错误)。

        POSIX信号量接口:sem_wait(3),sem_timedwait(3)(linux 2.6.22之后才有,之前总是返回EINTR错误)。


        (2)下面的接口被信号处理函数中断的时候从不重启,并在被信号处理函数中断的时候返回EINTR错误,并且忽略SA_RESTART标志:

        套接字接口,当时使用setsockopt(2)设置了超时选项的时候:accept(2),recv(2),recvfrom(2),recvmsg(2)(如果接收超时标志SO_RCVTIMEO被置),connect(2),send(2),sendto(2),sendmsg(2)(如果发送超时标志SO_SNDTIMEO被设置)。

        用来等待信号的接口:pause(2),sigsuspend(2),sigtimedwait(2),sigwaitinfo(2)。

        文件描述符服用接口:epoll_wait(2),epoll_pwait(2),poll(2),ppoll(2),select(2),pselect(2)。

        System V IPC接口:msgrcv(2),msgsnd(2),semop(2),semtimedop(2)。

        sleep接口:clock_nanosleep(2),nanosleep(2),usleep(2)。

        read(2)一个inotify(7)文件描述符。

        io_getevents(2)。

        sleep(3)被信号处理函数中断的时候也不会重启,但是会返回成功,返回值是剩下还未睡眠的秒数。

<think>好的,用户现在问的是“accept会用到哪些系统调用函数”。首先,我需要确定用户的具体需求。用户可能是在学习网络编程,或者遇到了相关的问题,需要了解accept系统调用的关联函数。 首先,我应该回顾一下accept系统调用的基本知识。accept是用于TCP服务器接收连接请求的函数,属于Berkeley套接字API的一部分。在Linux系统下,accept是一个系统调用,对应的man page里会详细说明它的参数返回值。 接下来,用户的问题是关于accept会用到的系统调用函数。这里的“用到”可能有两种理解:一种是accept本身涉及的底层系统调用,另一种是与accept配合使用的其他系统调用。根据常见的网络编程流程,后者可能性更大,因为用户可能想知道在编写服务器程序时,除了accept还需要哪些系统调用。 常见的流程是socket()创建套接字,bind()绑定地址,listen()开始监听,accept()接受连接,然后使用read()/write()或send()/recv()进行数据传输,最后close()关闭连接。所以这些系统调用都是accept配合使用的。 需要确认用户是否混淆了库函数系统调用。例如,accept()本身是一个系统调用,而像socket()、bind()、listen()等也是系统调用。但像send()recv()可能在某些实现中是库函数,但底层还是会调用系统调用如sendto或recvfrom,不过用户可能更关注的是这些函数在编程中的使用,而非底层细节。 另外,用户可能想知道accept在内部是否会调用其他系统调用,比如阻塞时涉及等待连接,可能涉及epoll或select,但accept本身是阻塞的,除非套接字设置为非阻塞模式。此时可能需要提到像epoll_wait或select这样的多路复用系统调用,但这是在使用非阻塞模式时的配合,并非accept直接调用。 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系统调用,比如getsockname()获取地址,或者setsockopt()设置选项,但这些可能不是必须的。用户可能更关注的是建立连接的基本流程中的系统调用。 此外,可能要考虑错误处理,比如accept返回错误时,可能需要处理errno,但这不是系统调用本身,而是错误处理机制。不过像close()在出错后关闭套接字也是必要的。 总结下来,用户可能需要的答案包括创建套接字到接受连接的整个流程中涉及的系统调用,而不仅仅是accept本身。因此,回答时需要分步骤说明每个系统调用的作用,并指出它们与accept的关系。同时,可能需要指出不同操作系统可能的差异,但用户提到的是系统调用,所以主要针对Linux环境。 还需要注意用户是否是初学者,可能需要用更易懂的语言解释每个系统调用的功能,而不是深入底层细节。例如,解释socket()创建通信端点,bind()绑定端口,listen()开始监听,accept()接受连接,以及数据传输关闭的函数。 最后,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按照服务器建立的顺序来介绍每个系统调用,并强调它们如何配合使用。可能还需要指出多进程或多线程模型中,accept之后如何处理连接,比如fork()或pthread_create(),但这些可能超出系统调用的范围,但如果是系统调用的话,fork()确实是,而线程库可能涉及pthread库的函数,不是系统调用,但用户可能想知道相关的函数。 总之,回答应该列出与accept配合使用的系统调用,并简要说明每个的作用,同时按顺序组织,帮助用户理解整个服务器建立的流程。</think>在 Linux 网络编程中,`accept()` 是 TCP 服务器用于接受客户端连接的核心系统调用。它通常与以下系统调用配合使用,共同完成网络通信的完整流程: --- ### **1. 创建套接字:`socket()`** - **作用**:创建一个通信端点(套接字),指定协议类型(如 TCP/UDP)。 - **示例**: ```c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TCP 套接字 ``` --- ### **2. 绑定地址:`bind()`** - **作用**:将套接字与本地 IP 地址端口绑定。 - **示例**: ```c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addr.sin_family = AF_INET; addr.sin_port = htons(8080); // 绑定端口 8080 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 监听所有网卡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addr, sizeof(addr)); ``` --- ### **3. 开始监听:`listen()`** - **作用**:将套接字设为被动监听模式,等待客户端连接请求。 - **参数**:`backlog` 定义等待连接的队列最大长度。 - **示例**: ```c listen(sockfd, 5); // 最多允许 5 个连接排队 ``` --- ### **4. 接受连接:`accept()`** - **作用**:从监听队列中提取一个客户端连接,返回新的套接字用于数据传输。 - **阻塞特性**:默认阻塞,直到有连接到达。 - **示例**: ```c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_addr; socklen_t client_len = sizeof(client_addr); int connfd = accept(sockfd, (struct sockaddr*)&client_addr, &client_len); ``` --- ### **5. 数据传输:`read()`/`write()` 或 `send()`/`recv()`** - **作用**:通过 `accept()` 返回的新套接字(`connfd`)与客户端通信。 - **示例**: ```c char buffer[1024]; ssize_t n = read(connfd, buffer, sizeof(buffer)); // 接收数据 write(connfd, "Hello", 5); // 发送数据 ``` --- ### **6. 关闭连接:`close()`** - **作用**:关闭套接字释放资源。 - **示例**: ```c close(connfd); // 关闭客户端连接 close(sockfd); // 关闭监听套接字 ``` --- ### **扩展系统调用(可选场景)** 1. **多路复用:`select()`/`poll()`/`epoll()`** - 用于同时监控多个套接字的事件(如可读、可写),提升高并发性能。 2. **设置非阻塞模式:`fcntl()`** - 将套接字设为非阻塞模式,使 `accept()` 立即返回(需配合轮询或事件驱动)。 3. **信号处理:`sigaction()`** - 处理 `SIGPIPE` 等信号(如客户端断开连接后继续写入数据引发的错误)。 --- ### **完整流程示例** ```c // 创建套接字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绑定地址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 { ... };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addr, sizeof(addr)); // 开始监听 listen(sockfd, 5); // 接受连接 int connfd = accept(sockfd, NULL, NULL); // 数据传输 char buf[1024]; read(connfd, buf, sizeof(buf)); write(connfd, "OK", 2); // 关闭连接 close(connfd); close(sockfd); ``` --- ### **常见问题** - **`accept()` 失败的可能原因** - 监听套接字未调用 `listen()`。 - 文件描述符耗尽(检查 `ulimit -n`)。 - 信号中断(如 `EINTR`,需重启 `accept()`)。 - **高性能服务器的设计** 通常结合 `epoll` + 非阻塞 `accept()` + 多线程/协程,以支持高并发连接。 如果需要进一步分析具体场景或调试代码,可以提供更多细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