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类加载全过程
java命令执行代码的大体流程如下:
其中loadClass的类加载过程由如下几步
加载 >> 验证 >>准备 >>解析 >>初始化 >>使用 >>卸载
- 加载:在硬盘上查找并通过IO读入字节码文件,使用到类时才会加载,例如调用类的main()方法,new对象等等,在加载阶段会在内存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个类的各种数据的访问入口
- 验证:校验字节码文件的正确性
- 准备:给类的静态变量分配内存,并赋予默认值
- 解析:将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该阶段会把一些静态方法(符号引用,比如main()方法替换成为指向数据所存内存的指针或句柄等),这个是静态链接过程(类加载期间完成),动态链接是在程序运行期间完成的将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
- 初始化:对类的静态变量初始化为指定的值,执行静态代码块
类被加载到方法区中后主要包含运行时常量池,类型信息,字段信息,方法信息,类加载器的引用,对应的class实例的引用等信息。
类加载器的引用:这个类到类加载器实例的引用
类加载器的初始化过程:
JVM启动器实例,sun.misc.Launcher。在Launcher构造方法内部,创建两个类加载器,分别是sun.misc.Launcher.ExtClassLoader(扩展类加载器)和sun.misc.Launcher.AppClassLoader(应用类加载器)。
二 类加载器和双亲委派机制
- 引导类加载器(bootstrapLoader):负责加载支撑jvm运行的位于JRE的lib目录下的核心类库,如rt.jar,charsets.jar类包
- 扩展类加载器(extClassLoader):负责加载支撑JVM运行的位于JRE的lib目录下的ext扩展目录下的ext扩展目录中的JAR类包
- 应用程序类加载器(AppClassLoader):负责加载ClassPath路径下的类包,主要就是加载用户自己写的那些类
- 自定义加载器:负责加载用户自定义路径下的类包
这里类加载其实就有一个双亲委派机制,加载某个类时会先委托父加载器寻找目标类,找不到再委托上层父加载器加载,如果所有父加载器在自己的加载类路径下都找不到目标类,则在自己的类加载路径中查找并载入目标类。
为什么要设计双亲委派机制?
- 沙箱安全机制:自己写的Java.lang.String类不会被加载,这样可以防止核心类被篡改
- 避免类的重复加载:当父亲已经加载了该类时,就没必要子ClassLoader再加载一次,保证被加载类的唯一性
全盘负责委托机制:是指当一个ClassLoder装载一个类时,除非显示的使用另外一个ClassLoader,该类所依赖及引用的类也由这个ClassLoder载入。
protected Class<?> loadC